使用火柴点烟的年代,划着的一根火柴,往往要回避给三个人同时点烟。依照大部分火柴的有效燃烧时间,当轮到给第三个人点烟时,通常要重新再划一根。所谓三火,实则意为散伙。
包含“三”字在内的火柴商标却很普遍,比如三星、三元、三环、三童、三猴、三狮等。其中,三友的商标,见之西华火柴公司的出品。
尺寸4.2 x 10.3厘米的卷标,“三友”为其主题文字。图案所示的三名幼童,以中间的小孩手持一只带有“西华”字样的火柴盒为商标的内涵。另有一大盒的西华火柴置于前方,视觉上更突出火柴的牌号。
据记载,1946年在西安开设的西华火柴公司,由三名志同道合的朋友联手创办。他们是孙良军(山东人)、刘泽魁、杨祥成,此为“三友”商标的来由。
初期火柴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所知甚少。鉴于时局动荡和货币贬值,火柴厂还面临倒闭的风险。由三友而聚,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三方分家。杨祥成,选择在西安小范围经营,取名“祥记西华火柴厂”。
与西安相隔五百里的陇县,是木材资源丰富的山区。陇县银行的经理与孙良军协商,如火柴厂迁至陇县的话,除了木材资源就地取得外,陇县银行可给予投资。三名挚友重新考察协商,遂于1947年春,携三部机器和百余名工厂落户陇县。西华火柴,正式在陇县建厂。
不久,又因通货膨胀的大环境,造成资金困难、债台高筑。1948年底,西华火柴厂以一部机器作抵押,向县银行贷小麦一万市斤重新集股后,才得以勉强维持生存。
陇县解放后,西华火柴公司由宝鸡专署投资实行公私合营,定厂名为“公私合营陇县火柴公司”,有职工66人。后因资金拮据,经营困难,宝鸡专署再次增加投资,生产逐步好转。1951年,变更为“地方国营陇县人民火柴公司”。
待至1952年,陇县人民火柴公司南迁宝鸡市人民街设厂投产。由此,更名为“地方国营宝鸡地区人民火柴厂”。1956年,改名“地方国营宝鸡市火柴厂”。之后为支援青海建设,1958年带有三友基因的宝鸡火柴西迁,最终成为西宁火柴厂。
从最初三名幼童的西华“三友”到人民火柴厂出品的新“三友”,前前后后经历了六年的光景。
然而人民的三友,显现的已是三名青年的工农兵形象。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让“小三友”变成了“大三友”。
不知变身工农兵的三幼童,他们要是点燃三支烟的话,用一根火柴是否可行、能否说清。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