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节的时候,针对即将开放的“台东记忆馆”提出所见重大展陈错误的质疑。随后,馆方承诺进行及时整改。在此过程中,原先的记忆馆已成功获批改成了“台东记忆博物馆”。
三周之前,路过台东。本想参观,却发现不仅需要预约,而且每周只有两天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的各两小时的对外开放。闭门不得入内,只能在建筑外面环视一番。
但见除地面设置了一系列黑色大理石刻字的年代大事记之外,北侧号称文化墙的精美设计,顿时让人产生疑问和困惑。如果说地面的刻字内容尚需核实求证的话,那么这堵文化墙的出现,实在是制造者无知、旁观者漠视。
按理说,一座博物馆的设立,前期的立项、策划、设计、审核、制作、验收等工作环节必然是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虽说馆内的常规布展和最新整改不得见,但室外空间的地面和墙上也不应该出现这些低级的错误且持续而至现时。
文化墙上的图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照片的标注没有具体的时间或大致的年代、没有今昔地点对比的文字说明、图片显现文字与最新标注的重复或差异以及最关键的问题已是无不指向错误的标注。
仅以拍摄的墙上六幅照片的两帧为例说明如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被毁的华人建筑:
① 虽然日德战争被认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战场,但以一战青岛相称,既不规范又易误导;
② 被毁的华人建筑虽然没有差错,但什么叫华人建筑?所见被毁的建筑,到底与台东有多大关联?
③ 图片所见“卫生鞋袜”和“宁波木器”的墙体广告,推断为海泊路与潍县路交叉路口东北侧的建筑;
④ 若是确定为大鲍岛街区的历史图片,那展示在台东特色博物馆内是增添台东区域的固有记忆吗?
二、德占时期的台东:
① 这幅所见比其他四枚照片大出一倍多的地图,正好把杨家村和台东镇的区域排除在外;
② 德占时期,应当理解是在1897-1914的时段。那么墙上的地图,展示的是哪几年呢?
③ 地图清晰可见的,是“青岛”和“大鲍岛”的德语拼写。如此确切的地域概念怎么会搞错?
④ 从实体墙的建造到文化墙的策划,从地图的选用到上了墙的验收,难道没人提出疑问?
上周四的午间,馆方工作人员来电。在27分钟的通话中,已将疑问和错误之处逐个说明。与此同时,对方表示要再进一步同相关专家核实澄清。没想到的是,收到的答复居然改口如下:
您好,来信收悉。经市北区政府落实,工作人员已于2024年10月24号致电您,与您沟通交流。关于您所提出的建议,设计人员会进一步核实,欢迎您深度指出错误之处,指导工作人员完善文化墙内容,设计部会一并更改,防止更改后再次出现不对之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此留下设计部联系电话185xxx532,如您有任何问题可直接联系设计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细细阅读“经市北区政府落实”的答复,不知市北区政府或者其相关的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落实到了相当的程度,以至一句“深度指出错误之处”的要求,不得不让笔者再次写下上述的内容。
另一方面,“防止更改后再次出现不对之处”,似乎又把工作推向不断旋转的“推磨”行动。那可是只有忙碌着的不停的圆周运转,而无半步向前的实际的远方出征。
近年来,岛城的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且已拥有“博物馆之城”的美誉。所见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气势恢宏者有之、错误连篇者有之;精巧细致者有之,粗制滥造者有之;网红打卡者有之,盲目跟风者有之。一言之,精益求精者提灯难寻,蓄意伪造者显而易见。
台东记忆博物馆,到底是独树一帜还是兼而有之,有待相关方和监管者自行研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信它们将永远不会过时。
二〇二四年十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