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百年比不过德华大学的百十五年:读《青岛首所高等学府——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创建始末》

文摘   2024-10-19 00:01   山东  

1014日,“青岛档案”公众号发布署名文章《青岛首所高等学府——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创建始末》。依照“编者按”的说明,“20241025日,适逢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青岛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梳理青岛百余年高等教育史,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看起来这又是系列文章,因为梳理出来的“青岛百余年高等教育史”不可能只有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俗称的“德华大学”)一家。然而提到海大“百年校庆”,这跟“梳理青岛百余年高等教育史”不会产生因果关联。否则,青岛市档案馆一定要对已是专有名词的德华大学和1909年的青岛大学再说几句多余的话。

 

当定义“青岛首所高等学府”时,不得不考虑它是被置于胶澳租借地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


文章述及,德华大学“是中外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特别是在青岛,第一次直接而有成效的碰撞、交融与互补,开启了青岛高等教育的先河,对青岛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中国创办和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凡此种种,环环相扣。这般热情洋溢的评价,是否存在言过其实、虚无缥缈之嫌。

 

试问: 

① 中外高等教育理念具体到青岛一地,它是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概念?

 

② 第一次直接而有成效的碰撞、交融与互补之后,第二次在什么时候?

 

③ 开启青岛高等教育先河的话,其直接影响力和推动力都体现在哪里?

 

④ 如果说对青岛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它的实际程度如何?

 

⑤ 为中国创办和发展高等教育提供新模式,是指中德合办即可获此殊荣?

 

⑥ 以租借地治下的青岛去覆盖中国教育发展史,其沉重性远超重要性吧!

 

文章凭借丰厚的馆藏档案,对德华大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给读者以全新的认知。但是总结性的评述,总离不了以现时的言语对过往做出妆点性的宏大叙事。比如:

 

第一、中德合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特定时空“既互利又矛盾”情况下的产物,适应了德国文化殖民扩张和中国新旧教育体制转轨的需要,成为近代中国维护教育主权、有条件地出让经营权的典范。

 

- 不知带引号的“既互利又矛盾”是强调还是引述?


- 不知“中国新旧教育体制转轨”是基于何种性质?


- 不知“教育主权”和“出让经营权”是什么内涵?

 

第二、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学制实行三元次结构,除预科、专科之外,还设有中文科,主要包括人伦道德、经学、文学、历史、地理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体现“中西结合,体学为一”的办学宗旨。这种“三元四科”的模式是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第一次系统成功的移植,并反映出清末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再造。

 

如果强调“中西结合,体学为一”是德华大学的办学宗旨,那么如何理解德国人试图“教授年青的华人具有德语基础知识”和“学会理解德国的精神生活”的浅层目的以及文化渗透和军事扩张为德国侵略中国服务的终极目标。

 

以德华大学为例,“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第一次系统成功的移植”,是否为最后一次?“反映出清末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再造”,是否又不知不觉地充当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第一次?


第三、1914年田原天南所著《胶州湾》记载,青岛商业会议所还曾建议增设商科,形成五分科,以培养商业人才,发展市场经济。

 

《胶州湾》一书于191412月出版发行时,日本已经打败德国占领青岛。作者田原祯次郎在第二编第十八章的“教育”部分提及,“青岛德国人商业会议所建议从明年起增设商科”。但是他叙述的时间点不甚明确,而在德华大学被迫关闭时,似乎并未发现还有商科的在校生。


商业会议所,乃是日语专用字。它所对应的德国殖民统治下的实际部门或机构,有待核对和查证。

 

所谓的“培养商业人才”,应主要指德国与中国贸易往来所需的人力资源。至于“发展市场经济”,恐怕并非指市场与资源配置关系的那个“市场经济”。

 

第四、在教学方面,学校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教授,采用“科技+孔子”,即教学内容上的“德国化”与教学形式上的“中国化”,德国教员教授德文、世界历史和地理、数理化及法政、工程技术、农林和医学等西学课程。中国教员教授中国经学、文学、人伦道德、历史、舆地等中文课程,形成了中西合壁的教学体系。

 

中西合璧的璧,是圆形有孔的玉,不是墙壁的壁。两个半圆形的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做“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起。

 

关于公式化的“科技+孔子”,到底是彼时的说法还是当下的用词?

 

第五、医科开设病理学、临床实验方法、药理学、普通外科、内科等,学生经常到魏玛传教会花之安医院、天主堂医院、高地营房传染病医院(临时检疫所)实习。

 

事实上,需要澄清的是,德华大学停办后,为什么会有一支医学的脉络延伸到了胶澳督署医院,致使青岛大学找到1909为其光辉的起点,且堂而皇之地将这串数字刻在校徽上。馆藏档案,应当予以有效的支持或是无情的驳斥。

 

第六、文章末尾,有一枚“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法政科学生在上海德文医工学堂毕业合照(1915年)”。画面右侧墙体出现“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校”的文字说明,是指拍摄的实有内容还是照片冲洗后添加的用字?

 

文中“1915125日,法政科学生代表致函德国驻济南领事,请济南领事馆出面与上海总领事馆或者与上海德文医工学堂校董事会联系临时增设法政科,以继续完成学业”的说明,与图片左侧标注的“法政科卒业式千九百十五年”是同一批德华大学的学子吗。

 

结语部分,又见“先河”。这次读到先河,值得再为考究、另做定论。毕竟百余年高等教育史,应当留下合乎情理的另一个篇章。

 

    二〇二四年十月十九日

rossen
发现一点青,记忆半个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