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上午,由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院主办、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研训活动(第三阶段)暨官渡区小学数学研训活动在昆明市官渡区西冲小学开展。昆明市教育科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惠萍老师、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谭傲菡老师、黄金华老师、官渡区西冲小学孙连选校长和各区县小数同仁齐聚一堂共研共享。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沙龙研讨等形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旨在为教师们注入新教学理念,激发教学创新活力,助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新教材、新课标切实落地。
活动伊始,昆明市官渡区西冲小学孙连选校长为本次活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孙校长深刻指出,新教材的实施是教育教学改革进程里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应当深度挖掘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启发、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本次活动在孙校长精彩且富有深度的致辞中拉开了序幕。
课例展示 新意课堂
第一堂课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王云翠老师执教《连加、连减》。王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等多元表征方式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与加法和减法的本质联系,这一过程,如同搭建一座思维的桥梁,让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运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石。
第二堂课由官渡区关锁小学何琼老师执教《10的再认识》。这课堂从数糖果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切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 10个为一组计数的优势,更亲身经历计数单位“十”诞生的奇妙之旅,深刻感受十进制思想的深邃内涵。每一次计数,都是一次对数感的洗礼,而位值制的初步感受,则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让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智慧结晶。
第三堂课由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张艳华老师执教《11-20的认识》。张老师巧妙地将孩子们引入趣味盎然的绘本世界,带领孩子们领略数学与艺术交织的奇妙风景。通过多元表征,将着力点聚焦于认识“11”,深入理解位值制。不同的操作活动,奏响了理解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乐章,助力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数学思维的种子。
沙龙研讨 智慧碰撞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迎来了精彩的沙龙研讨。在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谭傲菡老师和黄金华老师的引领下,三节课的备课团队围绕如何将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相融合,如何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深入研讨。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传承。团队分享的备课思路和设计意图,让老师们深刻领悟到在一堂课中凸显数学本质、渗透核心素养的真谛。
凝练总结 提灯引路
活动最后,昆明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李惠萍老师总结发言。李老师高度评价三堂课成功实现了新教材、新课标与新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催生出了教育创新的新成果。李老师引用恩格斯的话“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句话不仅是对教师们的勉励,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教育的终极目标,便是培育那思维着的精神之花,让它在数学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绚烂绽放。
本次研训活动,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浅尝辄止迈向深入透彻。同时,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我们坚信,教师们必定能够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有力的羽翼,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使数学课堂成为滋养思维之花的智慧殿堂,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图文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冲小学
初审 | 郭 华、谭傲菡
终审 | 李 巍、张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