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基于新课标要求,我们以研究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实践为契机,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
2024年12月5日,官渡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系列研训活动(五)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报告厅拉开帷幕。
研训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学校刘梦婷老师和官渡区方旺小学贺永仙老师带来的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展示。
刘老师设计了定主题、定标准、推算、汇报、评价的学习流程,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思辩—总结实验学习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与珠穆朗玛峰、昆明西山、学校附近居民楼的对比感悟一亿张A4纸摞起来到底有多高,达成了发展数感的素养目标。学生高质量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贺老师借助真实情境,从数米粒的时间、米的长度、米的重量,根据定主题、、选工具、定标准、定方案的实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推算一亿粒米有多重、横向首尾相连有多长,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量,再通过与生活中的量进行对照,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由近及远展示了对上师大实验学校1米、100米、1000米到一亿米的观测距离效果图,让学生在惊叹与祖国科技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量感的发展。
研训活动第二环节:现场沙龙讨论。由官渡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金华老师和两所学校的备课团队教师同台分享。黄老师先解读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改变:真实情境、跨界思维和素养导向;接下来两个团队围绕该主题活动的设计框架、主重建与改进、实践作业成果展示三个方面展开分享。黄老师组织了台上、台下的问题研讨的参与式教研,通过共同分析教学片段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研目的,让以实践为中心的问题解决研究成为以教师为主题的自觉行动研究。
活动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吴丽霞校长表达了对官渡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感谢,这样的研训方式搭建了老师们对话交流的平台,给予更多的一线老师表达自己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的机会,并提出希冀,希望老师们在课堂上转变教育理念,把素养目标落到实处,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努力。
本次小学数学研训活动圆满落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巨大潜力,看到了教师在“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会目的”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行为转变,也凸显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上的巨大变化。
让我们携手共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审 | 谭傲菡
二审 | 郭 华
终审 | 张国喜、李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