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践初心 学科融合展风采——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2024年暑期长沙研修班简讯(第四期)

文摘   2024-07-21 11:00   云南  


七月的长沙热辣滚烫,正如老师们求知的心情热烈而坚定。7月19日,迎来了本次专项培训的第四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卢敏副校长,以《回首山花烂漫时 应有新知开更高——浅谈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题进行了讲座。

经验分享   学思并行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培训过程中卢副校长结合学校的心育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以及“五有四化”主题式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等多个实例从校本教研的意义、目标以及开发与实施分享了需求调研与资源评估、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组织教师开发与实施的等关键环节的经验和做法。让老师们了解到了优质的校本课程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估,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要多样、可供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不仅能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学校特色化办学。也让现场的每一位老师深深体会到只有在课程初遇时的明确意义、精准定位,坚守时的科学规划、扎实深耕,才能在回望时能培育人心,促生成才。

学科融合   品味文脉






为丰富本次研修活动形式,促进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初步实现多学科教研的融合。19日下午,研修班的第四小组组织老师们开展了“跨界与融合 走进岳麓书院”主题研学活动。

活动分为共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章《跨越千年的仰望与凝思》由主持人杨松云老师从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的岳麓书院、杰出人物、文化传承进行了介绍。首任院长周式淡、教育家张栻、思想家王泊名利、毛泽东、蔡和森,他们“传道以济斯民”的教育理念;“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使命担当;“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无不彰显出,岳麓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之首,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作用为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二篇章《品味历史典故》由曾永刚老师从岳麓书院的“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实事求是”三块牌匾以及“朱张会讲”典故介绍了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人才培养的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的讲话精神号召所有参加学习的老师们砥砺奋进,为官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章《品读伟人诗词》由语文组全体老师朗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老师们真情流露,语气铿锵,不仅给我们带来的听觉盛宴,更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们仿佛置身于革命时代,再一次重温了伟大人物的救世豪情。

第四篇章《品赏诗中画,解构诗中山》首先由郭华副校长从美术学科角对本土画家萧有恺的画作-《岳麓书院》进行了鉴赏。通过中西方画作特点对比,以诗画融合的方式品赏诗中画,品读画中诗,让大家更多了几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享受了美学的陶冶过后,地理组的秦晖老师分别从地形、地质,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对岳麓山进行了全方面的介绍,秦老师从宏观到微观,阐述了岳麓山独特的地理情况,更加深了老师们对岳麓书院的了解。

第五篇章《融合学科精髓,升华书院精神》数理化组的老师们才思泉涌,得诗一首:“麻石青砖映古今,中轴对称显堂深。木构榫卯传力学,悬山屋顶护书心。通风采光科学意,防火排水护知音。文化千年承教育,理性与美并相寻。”不仅如此,老师还分别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对诗歌进行了解读,引得大家一片喝彩。信息技术的周老师则另辟蹊径,在不断的发问中,解析了信息技术在保护历史典籍,传承历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活动的最后由张国喜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此次跨学科研学活动以岳麓书院为载体,通过介绍书院历史传统,文化典故,了解毛泽东诗词中岳麓山的人文地理及生物多样性,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研修方实现了美育内涵,学科融合。千年书院,千年视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等待新一代勇于实践的时代新人续写传奇。

此时此刻,当我们带着崇敬之情,求索之心徜徉于岳麓书院时,想起那些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的日子,燃起再创伟业的豪情。借此活动,让我们重传承,重理想,重使命,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发挥团队的力量,且行且思且成长,以科研思维赋能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教科研的高质量发展,谱写官渡教育新篇章。

文字 | 丁   励、杨松云

图片 | 周首佳

初审 | 谭傲菡

终审 | 张国喜


昆明官渡教研
昆明市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校三中心)官微,发布学校研训工作动态,展示官渡教研风采,服务官渡教育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