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急匆匆跑来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逛街被“扎”一下,会感染艾滋病吗!?
自己去逛街,突然感觉后背疼了一下,回头看也并没有看到有人距离自己很近。等回到家,脱下衣服,让家人看发现后背上有一个类似“针眼”的伤口,会不会因此感染艾滋病呢?朋友绘声绘色的讲,最近过年了,有坏人在外面随机扎人恶意传播艾滋病!自己很担心,这种有可能传播感染艾滋病吗?
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在社交网络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逛街被扎感染艾滋病”的传闻,经常看的大家心里发慌。
为什么总有刁民想害自己?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针扎有可能传播感染艾滋病吗?
简单来说,经“针扎”是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的。
美国1989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显示:因一次涉及 HIV 污染血液的针刺伤而感染 HIV 的风险约为 0.32%,即每 1,000 例针涉及艾滋病血液的刺伤害中大约有 3 例感染病例。
后面各国疾控一般会沿用这样的数据:涉及医疗暴露的风险中,如暴露源为 HIV 感染者的血液,那么经皮肤损伤暴露感染HIV 的危险性为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黏膜暴露低。
经“针扎”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为0.3%,但必须同时满足:刺伤来源是已经感染HIV病毒的患者,并且针头表面,或者针头缝隙内带有一定量的、高浓度的病毒,则理论上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大家日常逛街过程中遇到的所谓随机“针扎”场景,与上面讲的高风险职业暴露的情况差距甚远。
日常针扎传播 HIV 需要同时满足多个必要条件,包括:
带病毒的针具(尤其是空心针头)
刺伤身体的针头必须是刚使用过的针头,且针头内含有一定量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如果是实心的针头或者其他实心尖锐物,则表面不太可能有HIV病毒存活。
HIV病毒必须保持活性状态
HIV病毒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进入到生活环境中,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暴露在空气中数分钟后,病毒活性就会迅速下降。
针头刺入足够深度,造成了一定的程度的皮损
如果只是造成皮肤表皮破损,或者是轻微的刺入表皮层,同样可以认为几乎不可能传播。通过针扎传播艾滋病,需要深度刺入皮肤,HIV病毒直接接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才有理论上的风险。
虽然在大家的想象中,群众中有坏人。但实际上,艾滋病患者更多只是病人,而不是十恶不赦的凶犯。
在逛街、商场、公共场所中随机遇到的扎针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基本不太可能发生。
可以认为在生活场景中,感觉自己被扎了,但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或物,这个基本上考虑就是衣服夹住汗毛、毛囊之类的小状况。
哪怕是发现了某些尖锐物,实际也不太可能是艾滋病患者布下的陷阱,可以认为,在普通非医疗场景中,经针扎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确实遇到了被人“恶意针扎”的情况怎么办?
如果确实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被坏人针扎了,要怎么办?
这种情况,对方很可能第一时间跑走了,并不会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命,可以不需要过分的恐慌,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紧急操作:
立即清洗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或接触部位,时间5分钟以上。
消毒处理:用碘伏或75%酒精擦拭伤口、彻底消毒,不建议大力挤压伤口,避免造成患处水肿。
马上选择报警:遇到这种恶性案件,可以选择及时报警,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针头、针管这些。
就医评估:尽快前往医疗机构(72小时,最好24小时内),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可服用PEP药物(暴露后预防药物)。
高危暴露后及时服用暴露后阻断药物,可有效预防传播感染风险。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事实上,近些年来,在几十个曾流传过某某地“艾滋针”、“艾滋病人随机针扎”的新闻,大家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绝大部分都辟谣了,后续也无一人被证实因此而感染艾滋病。
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所谓“艾滋针”使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几乎为0。
尽管有极个别真实存在的“布置针头”情况,比如2012年北京“出租车乘客被艾滋针扎伤”一事并非谣言,但后续并没有人因此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因此,逛街被“扎”一下,就感染艾滋病了!这种骇人听闻的想法,可以先冷静一下了。
每天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或者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