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非承包人义务范围的因素尽可能划入工期不顺延且总工期不调整的范围,以保证工程节点按期完成。
其次,发包人原因引发工期变化的情形,则可考虑从时间周期上做划分,一定期间内仅能主张工期顺延但不能索赔费用情形,达到一定期限后,才能考虑工期顺延且可索赔费用。
当然,在费用索赔上也尽量限缩范围在必要的机械设备及人员停工损失范围内。
从承包人来看,则需要尽量争取工期可顺延且费用可主张的情形。
一方面,在开工报告报送前开工条件的具备应当作出充分的审查。
另一方面,对于索赔的主张应当紧扣程序要求、扎实索赔证据材料。
当然,在施工中做到多反馈、合理组织施工资源、避免扩大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由此,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可能导致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延误。此外,业主方面的原因,如未按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场地、资金、设计变更等,施工方自身的管理不善、技术问题、劳动力短缺等,以及第三方的干扰,都可能成为延误的罪魁祸首。
赔偿的范围广泛且具有专业性。直接损失通常包括因延误而增加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例如,工人因工期延长而额外工作的工资支出,为保存材料而增加的保管费用,以及设备租赁期限延长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间接损失则相对复杂,如业主因工程延误而失去的商业机会、预期收益的减少等。以商业建筑为例,若因工期延误导致开业推迟,期间损失的租金收入和商业利润,都可能会纳入赔偿范畴。当然,详细的费用清单、基础资料、市场价格调研、专业的评估报告等都不失为损失认定的好方法。
总之,建设工程工期延误损失赔偿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杂问题。在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各方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签订严谨的合同,加强管理,以减少工期延误的发生,并在出现问题时依法合理解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了解地产,关注律师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