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AI赋能律途”公众号)
今天想说的不只是AI,还有工具和数字化。
对我而言,三者分不开,且都挺重要的。
保姆式服务的践行者
我总是想为客户多做一步,追求更好的服务体验。
有人曾调侃说,我是那种喜欢给客户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律师。要是七八年前,这应该算个贬义词。毕竟多数人认为,律师应该保持距离感,专业度和与客户的亲近是呈负相关的。
但不管,我就喜欢这样做。
于是,时间被工作全部填满。假设一个案子十个步骤就能解决,我偏偏要多做三五步。同一个事跟不同的人发信息,我都会基于不同的角度编辑不同的版本。
这样下来,客户体验感不错,客户黏性也高。最巅峰时,我同时服务着27个客户,其中包括常顾、诉讼和系列案件,几乎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
以24小时都在工作为自豪
任务一多,时间被压得所剩无几。
白天奔波在外,忙着各种对接。夜深人静时,才能坐下来沉浸文案工作。总觉得事情没做完就不该休息,工作仿佛是24小时不间断的。
对我而言,没有下班和加班之分。熟悉的客户联系时,从不会问我“你在吗?”“睡了吗?”“下班了吗?”——他们知道,我一直在线。
✨
喜欢先总结 再干活
在一个任务开始前,我喜欢先规划和考虑流程,总结规律。
能用工具或公式解决的,一定会先研究,再具体实施。
这种方式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觉得“开头浪费的那些时间,直接动手早就搞定了”。
但事实证明,有了工具和流程的加持,所有工作任务的处理效率和质量都能大大提升。而且之后能再用,产生复利效果。
也因为我喜欢钻研工具和方法,顺便捡了“技术派律师”的标签。这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乐趣和效率并存的工作方式。
追AI趋势是兴趣使然
最初开始关注AI,是2022年底chatGPT 3.5推出时。到4.0推出后,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第一时间上手。发现它在处理信息、优化工作流程上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很兴奋。
之后,我陆续学习了不少关于AI的课程和知识,了解它的原理和应用场景。逐渐,因兴趣而关注的AI们,慢慢变成了我工作中的不可或缺伙伴。我也从最早期,爱用AI给大众点评里的餐厅写评价,到现在变成,离开AI寸步难行。
另一方面,因为我是大成昆明负责律所数字化的管委会委员,我也持续关注着数字化的前沿信息。
然后,我发现AI和数字化,加上工具,都持续给我的工作带来惊喜。
✨
实现了降本增效
随着手段的增强,我有效地提升了生产力,服务质量也更优。于是趁热打铁,加上AI、工具和数字化,我把所有工作重新做了一遍,逐步形成了新的工作流。
除了非真人不可的事务性工作有秘书姐姐帮忙,剩余工作我都会不断思考并实践,如何将工作模块化、流程化,把任务拆分成小单元,让AI和各种工具能深度参与协作。另一方面,把做基础工作的时间节约出来,我能有更多精力去专注工作结构上端最有价值和难度的专业板块。
如今,我感觉对工作的掌控力更强了,也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这种从容和开阔,是AI、工具和数字化带给我的,它们放大了我的能力。
✨
客户体验感更好
因为我会给工作流增加很多额外单元,所以客户被“惯坏”了。
比如说,线上开会是随时的,开会时共享屏幕看专门为开会准备的书面材料也是必须的。
但这对我不是负担,反而乐意至极。因为,开会前我本来就习惯先整理提纲概要,考虑怎么让沟通更加高效。而我可以边捋思路并顺手做一个图、表或者PPT——内容简单,但有美感的那种。开会时,目标明确,节奏感就强,大家可以快速达成共识。而且如此一来,客户能实时“看到”我们的服务,少了不必要的担忧,自然不会随时挂怀追进度。
最后,这样的流程下来,客户体验感更好,我们的时间也能被更有效地利用。
这些改变,贯穿在我与客户接触的方方面面。我继续着保姆式服务,但需要投入的时间更少,好评更多了。
持续探索
2023年5月,第一次在昆明大成分享《AI如何给律师赋能》,希望更多大成人关注AI。
随着AI频繁迭代,律师能够运用AI的场景越来越多。我也不断学习、迭代和分享着新的AI话题。
✨
充实并松弛
AI、工具和数字化,真的改变了我。
今年,我也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保险经纪人,并有了五人的保险团队,一起探索用保险工具解决法律问题。
最好的变化是,我不再只忙于事务,而是能更好的平衡工作与生活,重新拥有人生松弛感,说走就走去了很多地方,重新找回些许热爱,时常与朋友的小聚。
工具、AI和数字化不仅仅是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还让我有了更强的掌控感和视野,帮我找回了生活中的那些珍贵时刻。这个过程让我明白,科技的赋能,不仅在于它能做得更快更好,还在于它让我真正学会了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来个彩蛋
请80后的朋友们猜猜这篇文,模仿的是哪位作家风格(AI帮改写的)。
提示:留意换行的风格,豆瓣评价其为“网络文学第一人”。
大家来公众号后台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