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标志着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始。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不少代表委员围绕酒类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共同推动酒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据媒体报道,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规范标准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酿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白酒出海持续成为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汾酒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竹叶青酒泡制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汾酒厂股份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今年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出建议。去年他建议,要以传承为支撑,构建系统、有效的传统工艺应用和传承体系;要以保护为基础,加大对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申遗的支持力度。毫无疑问,文化传承是白酒行业永恒的话题。白酒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与百姓人民生活紧密相连,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不仅是流传下来的“国粹”瑰宝,更是行走的“活化石”,是对外展示我国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优质载体。中国传统酿酒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几千年来多少先贤以聪明智慧顺应自然,与酿酒微生态合作的结晶,是天人合一中华哲学的完美体现,千百年来通过一代代手艺人进行传承与传播。“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见证着中国白酒文化的起源,更是展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窗口,承载着“中国酒魂”深刻含义的汾酒,一直为保护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而身体力行。世界上最早的酒到底是在何时何地诞生的?古今中外,关于酒的诞生有很多说法。古埃及人认为酒是由奥西里斯最先发明的,古希腊人认为酒神是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皆被称为酒的发明者。在中国,“酒星始酒”、“上皇兴酒”、“仪狄做醪”、“杜康酿酒”等传闻和各种版本的演绎更是精彩纷呈。但最早最权威的记载,是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中国酒起源于“三皇”中被称之为上皇的伏羲氏,即神话传说中的新石器时代。而在杏花村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小口尖底瓮恰恰清楚说明了这一点。1982年的春天,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件精美的铜爵,开始将人们的视线指向了遥远的新石器晚期,杏花村也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建立了紧密联系。后经过考古发掘证实,这个终被命名为“杏花村遗址”的地方,不仅藏着从新石器时期到商代晚期近四千年的人类文化活动史,还埋藏着迄今为止所能发现的中国酒最早的酿造场所。这个遗址,也成为一部来自人类启蒙时代的中国酒最原始的酿造教科书。这里出土的“小口尖底瓮”,被考古界、酿酒界认为是“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它的出现,证实了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可上溯至仰韶时期,是杏花村的先人们集土地之香气,采山水之灵性,创造出了清香汾酒。而这缕始于6000年前的清香,一直传承至今。以清香风格独树一帜的汾酒,成为了清香型白酒的鼻祖。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汾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酒液清洌,晶亮透明,清香纯正,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不绝,素以色、香、味“三绝”著称。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汾酒酿制工艺繁杂,要经过粉碎、润糁、蒸糁、发酵、蒸馏、贮藏等六道主要工序。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1年,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名单,这也意味着白酒酿造工艺走向世界迈出了关键一步。汾酒的酿造秘诀也被视为“ 白酒行业的工艺教科书 ”,作为国之精粹加以保护。汾酒以晋中平原盛产的高粱“一把抓”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酒的发酵沿用传统的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清蒸二次清”。所谓“清蒸二次清”是指采用两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放入埋入土中的“地缸”发酵,约28天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放入瓷罐经过经过三年存放后再按比例调配勾兑方为成品。值得一提的是,头锅原浆汾酒正是最纯正的汾酒基因及原酒品质的呈现,每年开秋后酿造的第一茬酒精选的原酒,是经历了一个夏天休养生息的发酵坛所酝酿的一年中最好的原酒,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汾酒原汁原味纯正品质的特点。山西杏花村清香型汾酒传统酿制工艺不仅是汾酒酿造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制酒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正宗血脉。它不仅源远流长,衍生了众多其他酒类酿造技术;而且对汾酒产区生产、生活方式,乃至对全国广大地区的酒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汾酒酿造技艺,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是展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窗口,同样承担着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技艺的责任。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酿造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各方扶持下,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传承人传习所应运而生。现在建有两个传习基地,一个是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一个是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传统酿酒基地,为汾酒酿造技艺传承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汾酒酿酒车间在积极吸收年轻力量的同时,非常注重“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方法,将理论知识与酿造技术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继承先人酿造技艺的同时,汾酒积极面对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现代工业生产的挑战,不仅科学系统地研究制定出汾酒质量标准,还与时俱进积极推动汾酒的国际化,提出制定中国白酒的国际标准,于2015年率先发布并执行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的汾酒食品安全内控标准,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发布该标准的企业,淬炼出远超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汾酒酒体,这是对“中国品质”“中国标准”的高度自信。同时,汾酒还与江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并建立国家级技术科研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保护中传承,用传承来保护。
中国酒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离不开中国众多白酒企业的努力、坚守和付出。千百年来汾酒酿制技艺在传承中创新,他从深邃的华夏文明中一路走来,更向全社会展现出传承者和领军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