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三伏天的到来,代表着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一个时间段登场。
2024年的三伏天不一般,从7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3日结束,总共有40天。
伏天喝酒,由来已久
三伏天喝酒,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伏天的说法历史相当久远,据说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据文献记载,把伏日作为节日约始于秦朝,当时称“伏腊节”,是一种庆祝夏粮丰收的农庆活动。大约到汉代,伏日与食俗才联系在一起。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中的“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也记载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按理,三伏天吃肉羊不合时理,可农家为何要在伏腊日“烹羊斗酒”呢?这一方面是羊肉有大补身体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人把“伏腊”作为节庆看待,所以要像过年一样“烹羊炮羔”而庆贺一番。
从中医角度来看,伏天可治寒症,所以民间才有“冬吃萝卜夏吃姜”、才会有夏灸、泡脚等有益于体内寒湿气驱发的说法,而白酒味甘、辛,性温,伏天阴起阳降,不宜贪凉,可适量喝白酒。三伏进补,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再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赶走体内沉寒,升发阳气。
伏天饮酒“三不饮”
即使在三伏天里喝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也应注意适量,并注意相关的禁忌,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享受美食美酒的同时,有“三不饮”,是万万不能忽视的。
1、不碰冰白酒
三伏天温度高,大家都会选择冷饮来解暑,选择对象也越来越全,从最初的冰啤酒到如今的冰白酒。但其实,冰白酒是错误的。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在低温环境下不仅会破会酒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稳定性,纯粮酒还会出现棉絮状的物质,影响饮酒体验。即便是珍贵的茅台酒,也会失去原有的香醇。同时白酒度数都比较高,低温环境下会降低酒精的刺激感,所以喝冰白酒很容易一不留神就喝多,所以最好别喝冰白酒。白酒本是发热之物,若冰镇,会出现先冷后热的反差,这对于肠胃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
2、不贪多
在三伏天气温过高,人体代谢加快,肠胃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喝酒,一定要控制好量。
适量喝酒即可放松心情,发泄疲劳,但是喝多了则容易伤身。过量的酒精会对肝脏和胃肠道都引起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入伏之后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多喝,保持饮酒的适度,才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也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3、不剧烈运动
人喝酒后血液会迅速流向心脏,肝脏,肾脏进行解酒,流向皮肤进行散热,这是一个消化分解和恢复的过程,如果此时剧烈运动肌肉中并没有血液,此时会造成血液的分配不均,给予心脏和血管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饮酒之后在夏天不宜剧烈运动,而且夏天温度高,体内的热气不容易散去。
总之,在这炎热的伏天,正需要一杯好酒来舒缓身心。但饮酒时需注意适量,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