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的最后准备,老中医每年都做这3点,难怪寒邪不侵,藏精提气,连三高都降了!

文摘   健康   2024-11-03 10:59   贵州  














《黄帝内经》中讲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分明,有其各自的“生理特征”——春天“生”根发芽,夏天快速“长”大,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藏”好来年再播种。


根据四季的不同特点,人们总结出对应的保健方法,简而言之即: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后来习惯用“养生”泛指四季的调养。


此时我们正值秋末冬初的过渡阶段,天气越来越凉,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意保护好自身有限的能量,避免外泄消耗。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若不想在入冬之时被寒邪侵体,一定要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


用三蔬

白萝卜:化痰止咳

萝卜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具有消食,下气,化痰,解渴,利尿等作用。


具体来说,萝卜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三个:一是消胀,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胀满;二是润肺止咳;三是健脾养胃


在北方,民间有用油炸萝卜丝治疗咳嗽的方法,这一做法其实是有依据的。《随息居饮食谱》中称萝卜“生用可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


入冬前期多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均可能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用白萝卜煮水、白萝卜炖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莲藕:润燥止渴

莲藕中含有丰富的鞣质,加上它独特的清香,有助于开胃健中、促进消化;其中的黏液蛋白及膳食纤维还能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结合,有较好的降脂功效


吃莲藕时,搭配白木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可滋补肾阴。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所撰《食疗本草》中提及:“产后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



南瓜:润肺益气

秋季是南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节。中医认为,南瓜甘温,入脾、胃二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明代兰茂所著《滇南本草》记载:南瓜能够“润肺益气、化痰排脓,治疗咳喘、利尿”。


现代研究发现,食用南瓜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胃黏膜溃疡,还能预防及调理前列腺增生。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膳食纤维,而且还有低热量的特性,常吃南瓜有助于减肥。


南瓜富含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粘接和消除体内的各种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比如说重金属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所以,它能够起到解毒的作用。


此外,多食南瓜还可有效防治高血压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肥胖者和中老年人尤其适宜。


食三肉

鸭肉:滋补养胃

鸭肉性凉,具有滋养肺胃、健脾利水的功效。秋天吃鸭肉,可以安抚燥气,滋阴补虚。


《食疗本草》中说:鸭肉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本草纲目》也曾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病”。


鸭肉性寒凉,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其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羊肉:益气补虚

羊肉温补气血、暖中祛寒。在众多的羊肉吃法中,最推荐“涮”和“炖”。涮羊肉加热时间短,营养保存得相对较好,可搭配韭菜花、腐乳、芝麻酱这些小料一起吃。炖羊肉原汤原汁,加冬瓜或萝卜一起慢炖有助去膻。


羊肉虽补,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因旺火导致风热感冒、咳嗽、黄痰、牙痛、口舌生疮的人群,应该忌食。平日大鱼大肉吃得过多的人,血脂一般较高,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可能超标,也应该谨慎食用羊肉。


鱿鱼:养阴生津

鱿鱼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


鱿鱼红烧、爆炒、熘、炖、凉拌、做汤均可,但为防秋燥,鱿鱼炖汤比较合适。


动三位

耳朵:健身养肾

「秋收冬藏」,天地阳气已开始收敛,肾主收藏,此时肾也开始收纳阳气了。


肾脏的阳气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温煦我们全身。霜降已过,此时开始养护肾经,给你的肾补足元气,让它更好地为过冬储备能量是最为重要的事。


《灵枢·脉度》中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另外,耳朵这个部位有着密集的穴位,并且耳朵还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因此,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我们可在平时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3分钟。不必拘泥手法,以自己感觉不太疼为适宜,这个过程中耳朵会变红,直至有温暖感。


腹部:升清降浊

古人有云:“腹宜常摩,可祛百病”。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因为它有很多经络交织网,肾经、胃经、脾经、肝经等,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腹部经络运行顺畅,气血源源不断地灌输进来,自然五脏六腑都会感觉舒服。


同时,在不断的按揉过程中,可以把我们脾胃瘀堵的点给揉散开,使得气机通畅,升清降浊,使脾胃中的浊气/毒气更容易排出来。


另外,还能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升阳,补肾固涩等作用。别是平时有乏力、手脚冷等症状的人,秋冬时节在睡前揉腹最合适不过了。


最简单的按揉方法:站、坐或仰卧均可,身体放松,两掌重叠一起,肚脐作为中心点,以顺时针的方向按摩,动作要柔、缓,力度保持均匀。



足底:温补滋阴

中医上把脚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我们的足底,看似远离身体的核心区,但却能通过经络、下肢血液循环与身体各脏腑发生紧密的联系。


秋季用热水泡脚可疏通经络,达到防寒防病的效果,在泡脚后按摩一下,按揉足底的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等,用手掌轻握空拳,以拳底稍用力击打足底及小腿部约2-3分钟。


通过按摩脚底疏通经络,能加快肢体末梢循环,促进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人体气血顺畅,精气神也能得到调养。




在这步入寒冷的前夕,我们要积极的调养身体,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养生小动作,让自己的筋、骨、肉得到舒展,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为深秋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了入冬打下坚实的基础。















往期回顾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健康开讲
医生开讲,为健康护航。贵州卫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医生开讲》,每周一晚21:20播出。本账号以发布健康专业科普知识为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