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怜的人

文摘   2024-11-12 08:01   黑龙江  

己七、柔和
【论】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常察己过,不伺他非。普于一切凶暴犯戒诸有情所,无损害心,无嗔恚心。菩萨于彼,由怀上品法大悲故,现前发起深怜愍心欲饶益心。
柔和,这个词很好。于他人要柔和,对自己要严苛,“勿寻他短,返观己过,弃之如坏血。”“勿寻他短,返观己过,弃之如坏血。”不要去找别人的毛病,要找自己的毛病。民间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嫉恶如仇”。你说对吗?不对,不好。其实嫉自己的过患要如仇,嫉他人的过患或者嫉恶他人,千万不要“如仇”,否则大慈大悲心就不再成立了。你知道为什么不成立吗?因为大慈大悲是度化一切有情的心,越是可怜的众生越需要度化。是最可怜的人呢?嗔恨心非常重,贪心非常重,愚昧心非常重,邪见非常重的人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不仅此生造恶业,来世遭苦果,而且生生世世,要感受异熟果、等流果、自性果,遭受无量无边的过患。还有更可怕的作用等流果,让他来世还要继续作恶多端,还要继续造作,最最可怜的就是这些人。所以说真正的大菩萨摩诃萨,具有大悲心的人,看到这些凶暴之人,看到这些犯戒之人,看到这些恶人坏人,不但不起嗔恨心,不但不起对他们的损害之心,反过来对他们更加慈悲、更加可怜,认为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生起怜悯心,欲饶益这样的人。
因此要菩萨住律仪戒的时候,恒常地观察,恒常就是经常的、时时刻刻地观察自己的过失,我到底身犯了什么错,口犯了什么错,意犯了什么错,违犯了哪些菩萨的他胜的罪,违犯了哪些菩萨的恶作等。也观察自己违犯了哪些比丘戒的四波罗夷、十三残、三十舍堕、九十单堕、不决定者二、别别忏四、恶作一百一十二,观察自己违反了上述的哪些内容。如果是居士话,就看五戒当中犯了什么,十不善当中犯了什么,一一的观察自己身口意的一切行为,对自己的罪过,要视为仇人一般,灭除它遮止它,令它不复生。而对他人的过失不寻不思,不要去观察别人有什么过患,而是看别人有什么功德。诸位,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在家人,你不要找丈夫或者妻子的毛病,而要找他们的优点;不要找自己的功劳,自己的优点,要找自己的毛病;不要找你父母的毛病,而要找父母的功德,父母的功劳;不要念念不忘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而要想自己没有为父母做什么。
曾经我们,总是考虑别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然后再考虑我为他做了什么。你为他付出,他没有为你付出,一比起来,自己心里很不平衡。我为他做那么多,他却没为我付出什么,付出和没付出相比,心里就很难过。现在的你可以想想,我没有为别人做什么,别人为我做了什么。这么一比的时候,你就感恩戴德了。为什么要这么比?这对自己不是不公平吗?不存在不公平的事。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在内心,生起非常强烈的感恩之心。
另外以前的我们,自认为,“我能干,我优秀,我胸有大志,我对人好。他对人不好,胸无大志,他不能干,他这个人什么都不行,学问不好很落后。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跟别人比的时候,是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那当然优点赢了。不过我们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一比之后,就会产生很多仰慕之心。噢,那些优点我没有,那我得想办法有啊。”那个时候你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就明白,我的确需要改,因为我已经技不如人了,具有危机感,有了这种危机感,你才会努力的去做。所以说 “不伺他非,常察己过”非常重要。
——节选《菩萨戒品释》


菩提道次第
佛教的定义是: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