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嗔恨,我慈悲

文摘   2024-11-03 08:00   黑龙江  

【论】于他所作一切违犯,思择安忍。
这个主要指的是要学会堪忍,堪忍就是包容、忍辱、谅解、理解,“理解万岁”啊!我觉得这句话很符合实际,什么事情一旦互相之间可以理解,事情就好办法了。要是不能互相理解,即使是小事,也会变成为大事。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名誉,阻碍了自己所做的事儿,要选择忍辱,选择包容,选择谅解,选择理解。
最大的灾祸是当你变得一天比一天小气,一天比一天挑剔,一天比一天眼里容不进沙子的时候,你就即将要灾难临头了。灾难不是来自于外在,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你要是眼里不能容沙子,到哪里去找没有沙子的地方呢?娑婆世界就是“沙子”积累堆出来的,有坏人有什么好报怨的,你和他之间最大的区别,并不是你能够重重地惩罚那些恶人,你与他相比最了不起的就是,你能够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你,这就是你的功德。当你跟他一样不能包容别人的时候,你跟他就半斤八两,没什么区别。所以要学会安忍,他所做的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坏事,都尽可能地去安忍。
当然你要是寺院的管理者或者纪律员,像藏地所说的铁棒喇嘛,或者汉地所说的纠察师,就要依律所执,必须要按照律条,按照规矩来做了。其余的互相之间多体谅体谅,多谅解谅解,多宽容宽容,多包容包容,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阿弥陀佛!这就好了行了,是个好办法对吧。
【释】于他所作一切怨害,当审思择为自宿业,起大悲心,不当报嗔,不当报怨。
【释】于他所作一切怨害,当审思择为自宿业,起大悲心,不当报嗔,不当报怨。
怎么去谅解他,怎么去理解他呢?第一、他人对我造成的怨害,思择为自宿业。第二、他人内心那颗嗔恨心,那颗自私心,那个傲慢,把他当作他人宿命所致。既然他怨害我,对我造成伤害,说明我曾经伤害过人家,这就很公平了,我曾经伤害过他,今天他害我了,二人之间的恩怨就结束了对吧,何苦还要重新再诽谤,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呢。只要你想从此结束,那么你就要他忍受他的伤害,你要是不忍就还没完。前世所造的恶业今天受报了,挺好的,好好好,我就接受吧,以后我就少做害他人的事。
第二、他嗔恨心、傲慢心如比重,不讲道理,不但不能怨恨他,还要悲悯他,这个人真可怜啊,前世造的罪业不小啊,这人值得可怜,我想尽办法度化这样的人,一定不能让他继续下去了,我一定想办法善巧地度化他,让他变得善一点。你不但不恨人家,反过来还能生起大慈大悲心,更加心疼这个人了,这岂不是更好!这就是视他人的罪业为他人的宿命。“自”,指的是怨害者自宿业,自己受到自己的伤害了。对这样的人,生起强烈的大悲心,一定不要生起嗔恨心。他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前世所造的嗔恨的业力所致,我可千万不能跟他一样。我跟他的区别就是他嗔恨,我慈悲。对待任何一种矛盾最怕的就是,以牙还牙。“瞪眼睛”对着“笑呵呵”的时候,这两者中间是不会起冲突的。里边为什么会吵架?就因为夫妻之间瞪眼睛对着瞪眼睛,这就麻烦了。一个人“瞪眼睛”,另一个人很慈悲的去宽容对待对方,双方就不会吵架了。
不抱怨,不抱怨是指不报仇。汉地有一句俗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说谬论呐,为了报仇天天苦啊。十年多少天啊,三百六十五天一年,那乘以十啊,谁受得了啊,他害人家一刹那的代价,要付出十年嗔恨的苦啊,谁受得了啊?三千六百倍的果报他自己受了。拿三千六百倍的苦的代价,来去报三千六百分之一的仇,何苦呢?你挣了?还是他挣了?他挣了。你为报仇而一直的生活在痛苦中,你若有商人的头脑,就明白这么做是不划算的。所以说,要学会一直堪忍。
所谓的思择安忍,就是说不管你在僧团当中,还是在单位、家庭、集团、企业当中,都要学会选择安忍,选择堪忍,选择忍辱,选择谅解、理解,学会“理解万岁”。要掌握“理解万岁”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之所以不能理解对方,是因为没站到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当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时,就可以理解别人了。
——节选《菩萨戒品释》


菩提道次第
佛教的定义是: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