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云川
单位:南充市身心医院检验科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在1900年由Landsteiner发现。它是输血医学及组织移植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在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及许多循环蛋白中都发现有ABO抗原的分布。ABO血型检测必须同时进行正反定型,相互印证。如果出现ABO血型不符,需要找到造成不一致的原因。
近日在日常血型检测中,发现一例中耳炎患者的ABO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正定型提示A型血,反定型提示AB型血(见图1),复检结果一致,这可让我们犯了难。
图1 患者ABO血型鉴定
正定型属于细胞抗原定型,反定型属于血清抗体定型。ABO血型鉴定必须做到正反定型相互印证。疾病、血型亚型、不规则抗体、冷抗体以及自身抗体干扰是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主要原因。[1]
当发生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时,疑为ABO亚型所致可增加红细胞与抗-A1,抗H,抗-A,B试剂的反应试验,反定型增加血清与A2红细胞的反应,但我们实验室并没有检测亚型的试剂。
查阅患者病历,患者男,19岁,因右耳疼痛1天入院。入院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剧烈疼痛,并伴有听力下降。右侧外耳道深部及鼓膜表面见脓性内分泌物附着,鼓膜急性充血,入院后中耳炎诊断明确。于是我们尝试联系患者,试图从患者那里得到一些提示。在交流的过程中,患者的姐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细节,患者从小体弱,经常生病住院,主要为各种感染。结合患者的其他检测结果(见图2),我们有了思考的方向。
图2 患者其他检测结果
我们给患者加做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三种免疫球蛋白均小于检测限。结合患者生化检测,球蛋白为17.3g/L,也较低。因此,我们猜测患者可能是由于免疫缺陷所致抗体缺失,从而使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吸收放散实验,未检测到红细胞上存在弱B抗原。
本例患者因正反定型不符,从而发现其抗体存在缺陷,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排除弱B抗原的存在,结合患者经常性因感染住院,提示患者是由于免疫缺陷所致的ABO血型抗体缺失。进一步的血型鉴定需要送检到血型参比实验室,确诊免疫缺陷则依赖于基因检测,本实验室均无条件开展,患方也无法负担相关费用,遗憾不能对我们的猜想进一步验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指一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缺陷,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已发现416种疾病,累及430种不同的基因缺陷。[2]经典的原发性免疫缺陷常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期频繁(反复)发生的特殊感染,这也与本例患者的病史相符。
2020年,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根据缺陷累及T细胞和/或B细胞或其他成分和功能异常特点,将PID分为十个大类,其中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分为4个亚类(见表1)[2]。
表1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的罕见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其缺陷基因在X染色体的长臂,是由编码Btk的基因突变所致。我国于2018年5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就包含此病。
XLA多见于男孩,约有半数患儿有阳性家族史,随着母体IgG的不断分解代谢而逐渐减少,患儿多于4~6月龄以后起病。XLA患儿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反复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但患儿T细胞功能基本正常,可抵御真菌和多数病毒。
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lgA、IgM和lgE)明显下降和外周血缺乏成熟B细胞是该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0~2.5 g/L,IgG低于1.0g/L,IgM和IgA微量或测不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度下降,成熟B细胞(CD19+,CD20+,Smlg+)缺如。[3]
此类患者如已有感染,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控制大多数感染症状。故每次就诊时应及时向医师告知其病史,及时使用免疫球蛋白控制病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确诊依赖于基因检测,本例患者因患者个人原因,无法进一步行血清蛋白电泳、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基因检测等进一步确认,恐难以确认其具体的免疫缺陷基因。在检验工作中我们通过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现象,能够进一步指明原发疾病的方向,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患者治疗方案,这说明检验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细节,遇到矛盾结果积极分析原因,积极利用现有手段进行验证,更好地实现检验对临床诊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成民,刘进,赵桐茂.中华输血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6版),2022.
[3]张抒扬,赵玉沛.罕见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