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这世道,你我必须心若金刚,如如不动

文摘   文化   2024-10-31 07:23   广东  

《庄子.田子方》讲了一个亡国的故事。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凡君和楚王两人在聊天。


不一会,有人慌慌张张来报告说,凡国灭亡了。凡君听了,漠然不动。


楚王不解,问道,你心里不着急吗?


凡君说,我何必着急呢?凡国的存在,不能保障我的存在,凡国的灭亡,不会丧失我的存在。楚国不也如此吗?所以,我们不妨说,凡国不曾灭亡,楚国不曾存在。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用人生的三重境界来参禅。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和庄子的这个故事正巧呼应上了,我们一起来拆解。



关注芷宁 开启内在成长之旅

1

楚王是活在第一阶段的,也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用一个词总结,也叫“着相”。


着相,就是一件事经由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开始产生分别心。


当楚王听闻凡国灭亡的时候,内心是起伏不定的,所以他问凡君是否着急。楚王的着急,是用他有限的经验角度投影出来的。这个阶段,人的生命状态非常局限。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人认为房子大才幸福,车子贵才幸福,权力大了才幸福,甚至把这些作为生命最高的目标去追求。你的所看所想,和楚王一样,无法超出自己心量范围之外。

因为着相,所以会恐惧。因为以假当真,所以会患得患失。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2


第二个阶段,是“破相”。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也就是凡君告诉我们的境界,“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有一些人早早的就突破了五蕴的认知,他们看到了生命的局限性,也就是心经里说的“照见五蕴皆空”


他们通过自己内在的回归,进入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开始明白,原来相都是内心自性的呈现呀。外界呈现的相,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投影出来的。其实全部都是虚幻的,全是假的。


楚王为凡国的生灭着急和烦恼,其实都是因为视角还停留在着相上。而凡君淡定,是因为破了这个相。


就像蚂蚁,把自己的窝修的再漂亮,建得再好,在蚂蚁看来像宫殿一样的。


当你站在人的角度来看的时候,格局打开了,会发现蚂蚁的窝华丽或者破败,其实毫无意义。


因为,一切如梦幻泡影。


   3


第三个阶段,叫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凡君接着还说了一句话: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这个时候开始知行合一了,开始致良知了。


进入到了生命的一份大自在,投影源升华了,八风不动,完全不会被外相左右,凡国和楚国的生灭都影响不了我。


也就体会到了“缘起性空”四个字,一切的生灭,都是因为当下的因缘际会形成。


换作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你领悟了这个境界,今天谁被提拔了,明天谁股票涨了一百万,都丝毫不会影响你。


《心经》中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只有看破人生的真相,才可能解脱一切。


缘起是暂时的,性空才是永恒的。就像凡君说的,凡国不曾灭亡,楚国不曾存在。


4


很多的修行人在生命觉醒的阶段,都经历了这样的三个境界,比如王阳明。


在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所以他才会连续七天格竹子,把自己格到轰然倒地。


悟道的时候,他进入到了内在的升华。王阳明躺在石棺中,看到了一切空的本质,进入到了第二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在龙场悟道以后,他焕然新生,知行合一,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世道艰难,如果你自己如如不动,不起情绪,那些人和事又能奈你何?


心如明镜,物来则照。


祝福我们。



和芷宁一起每日正念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芷宁社群国学早读日更,一起明心正念,养能量

芷宁的小世界
人生真正的成功,就是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的成长,每一步都会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