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里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人生下半场,年纪越大越会明白,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藏”。
蛟龙藏于深渊,智者隐于世事。不显山露水是韬略,更是人生的智慧。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
庄子早在千年前,就摸清了人性的规律。
《庄子.山木》中说到,“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龙蛇之变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作为君子,应该有龙的能力,可以飞上青云,能呼风唤雨,腾云万里展示才华;如果遇到了天地大旱,条件不足时,就当落地为蛇,俯身草莽与蝼蚁为伍,住泥泞的巢穴,以图安身,存活下来。
当你处于蛇的形态,不会因为蛰伏而沉沦灰心;飞天为龙时,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出头而骄傲自满。
阴阳平衡非静止之态,就像《道德经》中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道》丁元英有一个关于人性的观点,一针见血。
“人要学会藏两样东西,一是心事,二是本事。心事,要藏在自己心里,一旦说出来,就成了别人嘴里的故事,如果心不设防,受伤是早晚的事。
本事也要藏三分,本事如锋芒,是一种刺,很容易扎伤别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宁可接受陌生人成功,却很难容忍身边人拔尖。如果你不懂敛藏,肯定会招来数不尽的明枪暗箭。”
真正的智慧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归根结底,人要懂得变通,能屈能伸,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来因地制宜。
我曾经听过一个乌鸦的故事。一只乌鸦刚开始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会说人话,村民们端着果子来喂它,小孩子们嬉笑着跟它玩耍。乌鸦混得如鱼得水,骄傲地在村中飞来飞去。
后来,村子附近发生了干旱与饥荒,村民们无力喂养这只乌鸦了。它只好去学习乌鸦的语言,融入到乌鸦群里,才得以活下来。
动物如此,人亦如此。
藏得住事,稳得住心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大太监刘瑾倒台之后,王阳明回朝为官,迎来了仕途生涯中的高光时刻。王阳明正和南昌的一帮旧友喝茶,突然听传宁王朱宸濠要造反了。
大家都慌了,因为局面进退两难。如果你去正面对抗宁王,万一宁王赢了,你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如果你作为朝廷官员,不去平叛也得死。
王阳明不为所动,一杯茶喝完,决定跟宁王开战。宁王有十万精兵,而王阳明只有几百个草台班子,看不出有任何胜算。
王阳明派人到处散播消息,说朝廷派了20万精兵给他,让他去平宁王之乱,又派人离间宁王和他的部下。宁王很焦虑,他把十万精兵全部驻扎在南昌城,等朝廷的精兵过来跟他对战。
没想到守了半个月,连一个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宁王才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宁王火速带兵北上,攻打南京。
王阳明没有选择一开始就以卵击石,去正面对抗宁王。半个月的时间,王阳明在悄悄地做准备,他跑到江西的吉安去招兵买马。
等宁王的部队一离开南昌,王阳明带着他临时招来的兵开始攻打南昌。当时宁王已经打到了南京的门户,结果听说他的老巢南昌着火了。
王阳明出的难题,让宁王焦虑难安。到底是继续往前去打南京,还是撤回去保南昌?宁王左思右想,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撤兵回去保南昌。
王阳明预判了宁王的预判,他带着部队埋伏在鄱阳湖上,等宁王的部队折返,一举歼灭了宁王的十万精兵,活捉了宁王。
从知道宁王造反,到最后活捉宁王,他前后只用了35天。这场战役如电光火石一般,王阳明功高震主。
皇帝本想亲自去捉宁王,结果被王阳明抢功了,加上小人的谗言,皇帝出手了。王阳明本来是评判的功臣,结果变成了跟宁王私通的可疑对象。
有龙蛇之变的智者,特别善于先发制人。在皇帝降罪之前,王阳明赶紧请奏辞官,又一次保住了自己。
静水流深,像水一样无形
李小龙在接受采访时,分享过关于水的哲学,和庄子的龙蛇之变遥相呼应。
要想在对战中取胜,请你学着像水一样。他说,清空你的思想, 像水一样无形。
你将水倒入水杯, 水就是水杯的形状,你将水倒入瓶子,水就是瓶子的形状,你将水倒入茶壶,水就是茶壶的形状。你看,水会流动,也会冲击。
藏,是光而不耀,是静水流深。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上善若水,水最懂一个藏字,攻守兼备。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水的智慧,所到之处,皆是恩泽。
祝福我们。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喜欢芷宁讲庄子,记得关注公众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