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福之人,不是没有脾气,而是不会输给脾气。
庄子认为,当一个人能收好自己的脾气,“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才是真正的智慧。
平和不是脾气好,是头脑好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庄子.天道》讲了一个故事。
士成绮来找老子求道。他不是先去正厅,而是去园里刨开墙角的鼠洞查看,又去厨房检查放吃食的柜子。
在正厅见到老子,士成绮面有怒色:“我听说你是圣人,所以我才不辞辛苦远道奔赴而来,脚磨出水泡了都不敢休息。
可我见你不像个圣人,老鼠窝里有你吃剩的粮食,饭菜随便乱扔,这是不仁啊。生食熟食吃不完,囤积着,这是不义啊。”
老子神情淡漠,根本没回应他。第二天,士成绮又来见老子说:“昨天是我言语冲撞了,冒犯了您。但今天我纠正了,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纠正。”
老子说:“我不是什么超凡入圣的伟人。你所说的圣人,正是我想摆脱的。
你说我是马,就叫我马好了;你说我是牛,就叫我牛好了。
如果我确实是牛是马,你这样叫我,我又拒绝接受,那就是双重错误了。所以,你说我是什么都可以,我一贯服气。”
士成绮听完,小心翼翼跟着老子走出厅,在庭园散步。他不敢挡住阳光,不敢踩踏脚印,小心追随在老子左右,小步缓行,变得温驯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情绪ABC理论,意思是导致坏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
周国平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层次高低,常以遇事时的反应为区分。
那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起情绪的人,往往能成大事,因为他可以保持平和理性去解决问题。
有一句诗这么说:慧根多则脾气柔,障门开则嗔念起。
真正的平和不是脾气好,而是头脑好。将军有剑,不斩草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脾气的好坏和对事实的认知成反比,对事实了解越少,就越容易发脾气。
《天道》中,丁元英说过一段话。
“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丁元英这种人哪怕误解而遭到非议,也可以保持如如不动。
剧里有一个情节,丁元英去面馆吃面,老板讽刺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他听完也不解释,仍然心平气和继续吃面。
丁元英去路边小摊上吃馄饨,老板忘记他付过钱了,愣是说他没付,认为他贪便宜。他面不改色,没有跟老板解释,也不争辩,又付一遍就走了。
换做一般人,早就冲上去解释,还有些人可能还会跟老板打起来,但是丁元英却没有这样做。
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可以跳过情绪,看见事实;也有些人还没看清问题的本质,就被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淹没了。
《金刚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同时也给出了回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指出,如果心中有所住,就会产生执着,进而导致痛苦和烦恼。只有无所住,不执著于任何事物,心才能安。
也就是道家说的“顺其自然”。
本心就像一片大海,应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当外境不符合你的心意,你的心就被风吹来的浪花带走了。你忘记了,浪花只是大海的一种表现。
当你活到一定的境界,会不再执着于对错,而会纵观全局,审时度势。
真正厉害的人不计较,是因为他们懂得保护自己的能量,懒得计较。
善柔者不败。
祝福我们。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喜欢芷宁讲庄子,记得关注公众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