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痛苦有两大来源,困扰过去,焦虑将来。
如何离开这个苦呢?陶渊明在《形影神》里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何须独多虑。
纵然身处生命的浪潮中,凡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不欢喜亦不悲叹,也就没有痛苦忧虑了。
活在当下,本自具足。
随缘,只过当下
《庄子.齐物论》里讲了一个故事。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孔子有个弟子叫瞿鹊子,他去请教隐士长梧子:“我曾听老师孔子提到过一段话,说:圣人是超脱红尘,远离社会那些繁琐事情的。一不追逐名利,二不躲避祸患,三不喜索取,四不执着求道。
他们有时不用说话,但胜过千言万语;有时虽然讲了,说了等于没说。这些人,不和世俗同流合污,逍遥游于俗世之外。
我觉得这话讲得太妙了,可老师孔子却认为,这是胡说八道。长梧子你怎么看?
长梧子回答说,“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他对瞿鹊子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话,连咱们的始祖黄帝都说不清楚,孔子又怎么会知道呢!你还要纠结于你和孔子谁对谁错。
你也太着急了,就像一看见鸡蛋,就想让它变成公鸡打鸣,一看到弹弓就想吃它射中的鸟肉一样。你想得太远了。”
佛家有句话叫“缘起性空”。事情的发展永远处在一个“缘”字上,永远在变化中。所以随缘,随的是天地间的阴阳变化。随缘,随的是只过好当下。
庄子借这个故事其实想让我们知道,未来有无数可能,我们不必想太多,随缘,顺其自然即可。
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来时天已经黑了。
在山脚下,小和尚看着山前漆黑无比,担心地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和野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微微一笑,平静地说:看脚下。
如果每一步都能专注脚下,你的心就不会瞻前顾后,自然安住了。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了不起的我》书中说了近和远两种思维。
近的思维,就是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即我现在能做什么。远的思维则总在担心,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我们要把事做成,就要守近,守当下。
和庄子的思路一致,不忧过去,不惧未来。王阳明有一个登山的故事尤为经典。
年事已高的王阳明带着弟子们去爬山,不曾想山高路陡峭难走,读书人又缺乏锻炼,很多弟子爬到半山腰就累得走不动了。
然而,王阳明却很快爬到了山顶,还能中气饱满、呼吸均匀当场赋诗一首。
弟子们都很惊讶,问道:老师,我们都爬得上气不接下气,为啥您不感觉累呢?
王阳明答道: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庄子在《应帝王》里说了一句话,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当你得失随缘,事情只是呈现,但都无法成为心中的挂念。你就没有期待,没有得失心。
就如爬山这件事,你不期待自己是否可以抵达,也不在乎能走多远,你只是走,也就在自然而然间登顶了。
曾国藩很欣赏一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长路无尽,你守住当下,随遇而安即得快乐。
此刻,就是自由的开启。
祝福我们。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