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不是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做。
相反的,淡其实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大事无法左右,小事不必计较。
无论是心斋的颜回,拒官的庄周,操舟若神的船夫,还是心如死灰的南郭子綦。庄子欣赏的人生态度,就是外表不争不抢、宠辱不惊,内心安宁平和、八风不动。
淡人的力量劲久绵长,菩萨心肠养心,金刚手段成事。
情绪淡
淡的智慧,是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田子方》里,讲过孙叔敖的故事。
孙叔敖曾三次任宰相,可在他脸上看不见任何喜色。他也曾被罢免三次,但也从不见有忧愁。
有人问孙叔敖,为什么当官的时候,没见你喜形于色,被罢官的时候,也没见你唉声叹气,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孙叔敖说:当不当官都不是由我决定,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无忧无虑,至于人生的起起落落,放平心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又何必纠结。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生总会遇到高峰,也总有低谷。得到的时候,不狂喜,失去的时候,也不担忧。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生命力才持久而丰茂。
我想到诗人海子有一句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世间纷扰,然而,我只是我。
关系淡
淡的智慧,是不刻意迎合他人,不过分依赖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庄子.秋水》曳尾涂中的故事尤为经典。
庄子在濮水岸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名大夫,作为自己的使者,去聘请庄子辅佐他。使者告诉庄子:我们大王希望把国事交由您打理呀,希望您能出山。
没想到,庄子拿着鱼竿头也没回,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现供奉在庙堂之上珍藏着。
你们说,这只龟自己是愿意死后留骨,被供在庙堂上好呢;还是保全性命,拖着尾巴在泥里撒欢好呢?”
两位使者不假思索地回答:“您这话说的,当然还是宁愿拖着尾巴在泥中活着好啊!”
庄子最后留下一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回去吧,我也愿意拖着尾巴在泥里玩啊。”
两位使者只能悻悻离去。
庄子爱自由,正如《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用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大概就是自由吧。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讲到两种找到自我独特性的方法,一种是靠增加,另一种是靠删除,逐渐删除掉所有表面和外来的东西,接近自己的本质。
在有些人眼里,或许功成名就,达官显贵才叫成事。
而在庄子眼里,删除和减法才是他所求。不逐利,不求名,做一个曳尾涂中,快乐的普通人,就足够了。
欲望淡
淡的智慧,是回归简单的生活,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
《庄子.杂篇》里,孔子赞美颜回的知足之心:“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功名利禄受累;安闲自得的人,不会因为担心失去而害怕;重视修养内心的人,不会因为无官职地位而有愧。
我很喜欢三毛的生活态度,她说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全;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们疲惫的根源,恰恰是因为我们被太多东西束缚了。沈复《浮生六记》里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以痛苦告终。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生活,其实越淡,越踏实,吾心安处是吾乡。
淡,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祝我们能在兵荒马乱的日常里,守住内心的平静。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喜欢芷宁讲庄子,点击关注公众号,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