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止跌回稳!
这是926会议对楼市的最新定调。
于是,一场以一线城市为主导的轰轰烈烈的救市计划又展开了!
那么,如何止跌?如何回稳?
从宏观角度,全国性的止跌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慢变量,只能靠徐徐之功,慢慢图之!
但是从微操角度,个别城市的止跌是容易实现的。
这就是集中力量主攻能产生快变量的城市,比如说北上深,或者说上深!
所以,926会议对楼市思路的一个根本性改变,是一线带动。
一线先起,次第传导到强二线、二线……
这一路下来,就基本带动了核心22城的楼市止跌。这22城能止跌回稳了,那么楼市的基本面也基本就稳了!
所以,此刻,我们绝不能用自身所在的二三线城市的楼市现状和逻辑,去判断此刻一线的市场和走势。
因为,这一定是会犯错的。
从政策的救市路径上来推,一线必须止跌,必须先稳。不然救市的第一步就断了,后续所有救市步骤也就全断了。
所以,从政策层面的讲,北上深必须先稳住!
这是其一。
2
其二、中国楼市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市场尽管波动,但这四个定量是不会变的,永远适用!
货币放水,总得有去处;不可能会去大山里,只能是在聚合效应之下,去大城市,去可以创造财富的地方。
特权城市=人口目的地=资本目的地=财富制造器
这是人类自有国家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亘古不变的定律!
第一个王朝是夏,夏都在二里头,3700年前二里头是东方第一大城市。
那么,作为第一王都,二里头的杀手锏是什么?
是青铜制造技术。
在王宫都还没有建造起宫墙,用以保护王族安全的时候。
二里头的青铜工坊就已经早早的建起了高墙,保护技术的隐秘性,拒绝青铜技术外流。
所以,在古中国与夏同时存在的众多文明中,只有夏有青铜器技术,几百年内从不外传。
后来商攻破二里头,宫墙被推倒,夏王宫沦落为流民吃喝拉撒的地方,但青铜工坊的围墙依然完好无损。
这说明什么?
夏王族的高大宫殿虽然雄伟显赫,但在商族眼中,一文不值。
但青铜技术,却是无价之宝,传世神器!并随着商都迁徙,不断更换制造中心,并随着周代商,实行分封制,逐渐传遍天下。
在今天来说,这个逻辑依然如此。只不过青铜器换成了更广义的事物。
最近几年,城运这个词非常流行。
所以,任何一个伟大的城市,都是叠加了历史机遇、资源传承、资本积累等等合力的产物。
换句话说,是不可轻易可取代的!
而这些城市,有几个共同的特征,是:
所以,从全国层面来讲,一线是最容易先止跌回稳的。
但大多数人的疑问是,一线稳住了,对三四线有用吗?
并没有用。
因为市场差距太大了。
对三四线没用,但却能让核心二线不再恐慌,或者说充满期待。
对于市场来说,不恐慌,就是稳的第一步。
3
2023年疫情放开后,也有一波很大的行情,很多城市都涨了几千块钱。
在珠三角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一波行情,其实是疫情三年积压的刚需在入市。
后续因为投资客和改善客没有跟上,所以,行情只维持了三个月。
刚需一波流,然后就没然后了。
这一次,目前看,依然如此!
北京10月份二手成交能轻松突破两万套。但从成交结构来看,200-500万低总价房源的成交占比,达到70%以上。
这说明什么?
市场依然是由刚需购买力在驱动,
1000万以上高总价房源的成交占比,并没有增加!
深圳新房成交10月份轻松突破1万套。
但你看新闻爆出的所有日光盘,全部是打折打到腰里的楼盘。
说白了,还是那四个字,以价换量!
客群还是那些人,刚需驱动。
所以,这一波行情接下来的走势,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刚需进完之后怎么走?
热钱会不会跟,这将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走势。
如果跟,那么行情持续,继续发酵。
如果不跟,那么就注定和去年的小阳春、今年的香港楼市一样,三个月戛然而止!
不同的是,如果这一次再稳不住,那信心可能就彻底崩了,再想救,就得下血本。
所以,这一次,最不同的一点是这个:
对刚需发钱,然后逼着你进入市场!
这一下就是6054套新房需求。如果拆迁每套按最低60平算,每套就是补偿900万。那么6054套的补偿资金就是544亿8600万。
广州、深圳大片大片的城中村也等着拆迁呢,现在有住建部政策支持,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推动城改,那么新的变量可能将会影响下一步走势!
这100万套,摊在全国,其实量很小,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但如果能集中打一线和强二线、二线,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补偿资金量!
4
综上所述,这一次政策层止跌的决心是很坚决的。
但一线止跌回稳后,一线楼市怎么走,会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新一轮上涨周期又开始了?
这则是另一个问题,也需要一篇长文。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经济去房地产化的宏观战略并没有变,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逐渐淡化。
现在的救市,是战术性的托住楼市,进而稳住经济。
这是这次的政策初心。
从这个角度,也许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次的行情,以及这一次的救市节奏!
至于接下来的走势,我们且看且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