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丝留言经常收不到文章推送,请大家将“十一侠記”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这一次有10多天没更新了,一方面是病了一周,一直持续发烧,每天昏昏沉沉的,另一方面也是对每天各种乱七八糟的新闻提不起兴趣。
但后台每天催更的人很多,想了想以后还是要继续更新的,写多写少都要写一些。
这几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央行发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具体的数字就不说了,因为比较敏感,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但好的一点是,M2增速是回正的,这给了大家一些信心,但拆解后发现,M2增长的背后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在做增量支撑。说白了就是和老百姓依然没啥关系。尽管利息已经降到这个程度了,但大家依然该存钱存钱,该还贷还贷。现在逐渐有了一个共识是,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对老百姓财富的影响,对未来预期的信心,对消费的影响,之间是有着非常直接的强关联的。所以,民间叙事其实是有些改变的,之前是房地产不死,经济不可能有希望;现在是,要尽量先用房地产把经济稳住,然后再慢慢的去地产化。
有人把中国的房地产比作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都是作为整个社会的运行底层而存在的。中东卖了油,才可以有钱做基建、修路、盖楼、全民大别墅,全民免费医疗;所以尽管一桶油的开采成本只要10块,但必须最少卖到60块才能成正反馈;就是因为要用这些卖油的钱去支撑上述的一切。中国的商品房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的,在分税制之后被发扬光大的。有人说土地财政就是中央拿走大额税收后对地方的补贴。并且央地之间一直又是财权和事权的不平衡。地方财权很轻,但事权贼重,说白了就是承担了很多原本不该地方承担的。钱拿的少,事却巨多,处处都得花钱,那去哪里弄钱呢?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卖地,因为土地是国有的,所以土地就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资本。地方政府就是靠卖的这些地,去修路,盖学校、建新区,地铁、公交水电气补贴等等。简单说,就是过去20年的基层社会运行,都是建立在土地财政的滚动发展之上的。虽然经常入不敷出,但赖好有地产信仰的存在,就有了很坚持很牢固的抵押物。你回想一下过去10多年,甚至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都是建立在以房地产为锚的抵押之上的。从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到中小企业贷,再到个体户的经营贷、消费贷,整个资金下沉都是这样层层抵押出来的。其实,几年前我们是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坚决的要改换赛道;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就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你想想,已经运行了20年的社会逻辑,突然之间被剥骨抽筋,弃之如敝帚,新的筋骨又没发育好,没生长好,不出问题才怪呢?所以,我们会看到政策思路从开始的先破后立,变更到了先立后破,又变更到了先立后破、破立并举。还有一个就是央行货币专家黄益平献策要强拉CPI,说政策层面对CPI增长率的重视程度太低,应提升到和GDP每年的增长率一样的程度。GDP重要是因为,除了代表经济增长,背后还关系着就业,1个点的GDP等于是2000万的就业,这是前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会上亲口说的。有人说你还信这个,都是可以作假的,但请问你能信什么?普遍的共识是可以强拉消费。这几年日本经济在亚洲一枝独秀,被称为已经彻底脱离失去的30年。大家都说这是安倍经济学的功劳。而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三支箭:
强拉国内通胀→促消费、
这个点之所以被传的很广,是因为黄益平是体制内级别最高的专家,对央行货币政策也有很强的影响。比如说,乌克兰都能进攻俄罗斯了,这还是卫国战争后第一次。所以,在各种微信群里,就爆发了一场支持俄罗斯还是支持乌克兰的大讨论。后来有人总结说,微信群有三大主题:
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支持俄罗斯还是支持鸟克兰?
特斯拉好还是比亚迪好?
但能在午夜不睡讨论这些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命运选择的结果。这个感想来自于夜读鲁迅,所看到的一句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我是十一侠,关注我,看懂局势和趋势,看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