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难,你知道古代名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吗?

2025-01-18 07:30   重庆  
苏东坡古今闻名,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比如我们上学学的《记承天寺夜游》。苏东坡半夜不睡觉,跑到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是个什么人?苏东坡为什么知道张怀民在承天寺,而且没睡?他是和尚吗?

 

在这么一篇小日记里,就藏着古人住房难的真相呀!

 

苏东坡为什么要去承天寺,不仅仅是因为张怀民没有睡,而是张怀民只能在承天寺。

 

他这会儿就寄住在这里,无处可去。

 

北宋时期被贬谪的官员,依照朝廷的规定,不能住官舍。所以房子的问题得自己解决。

 

比如苏东坡一开始到湖北的黄州,就没地方住,就只能住寺庙。他住的寺庙是定惠院,也就是在这里,深感寂寞漂泊的苏轼,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在定惠院住了一段日子,之后弟弟苏辙将他的家眷护送到了黄州。几十口人在寺庙住不下,这才搬到了临皋亭

 

但临皋亭他原本是不能住的,这是北宋时期的驿站,又叫回车院,属于官舍。


苏东坡作为贬谪之臣,哪里有资格住这个?那是朋友自承风险,四方调度给他的一个栖居之所。

 

为此,苏东坡后来赶紧给自己安置了自建房——雪堂。

 

雪堂建好后,苏东坡在《雪堂记》里自豪地说: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有一个家呀。

01


话说到张怀民。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过来的罪臣。

 

张梦得,字怀民。他在元丰六年三月被贬谪到黄州,此人天性豁达,和苏东坡性情相通。

 

刚刚来黄州,他也没有住的地方。而且他应该也没有其他的人脉或者朋友。毕竟他的影响力没有苏轼那么大。

 

所以他既不能住大一点的定惠院,更不能住临皋亭,而只能住更小的承天寺。

 

张怀民借住在承天寺。但他是一个自强的人,居住在承天寺的时候,也就在开始给自己修居住的草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个当口,张怀民的房子还没修好。而此时,苏轼的雪堂已经修好了——雪堂在元丰五年就已经可以入住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的苏轼,是最懂得“寄居”的痛苦的时候。他非常明白张怀民寄居在承天寺的心情。

 

苏轼这个人,本来就敏感,而张怀民又有着跟自己相通的处境。他自然更能共情他。

 

雪堂距离临皋亭和承天寺都不远,苏轼曾经给自己的好友陈季常写信,说“临皋虽有一室,可憩从者,但西日可畏。承天极相近,或门前一大舸亦可居,到后相度。”

 

这段距离,今人实测据说是320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日苏轼的雪堂,与承天寺其实是推门可见的。

 

几百步的距离,两个相知的,性情相近的人,遥遥呼应,想必就是他们的日常。

 

于是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东坡至承天寺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那么极大概率,张怀民没有睡的灯光,苏东坡在雪堂是看到了的。

 

苏东坡本来意欲睡觉,可是月色照进来,他就起来了。

 

我怀疑苏东坡是自己要睡了,发现张怀民的灯光久久不灭。所以他才起身,径直到承天寺。

 

一是看看张怀民为什么这样,以示关心。二是趁机邀请朋友逛逛月色。

 

张怀民看到苏东坡过来,当然也很高兴,两个人随即在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

 

散步的时候发现彼此内心的天真豁达,性情更加契合——我们都不是因为人间的得失而睡不着,不是为功名而计较的。

 

这个夜晚无疑是极其治愈人的,甚至有可能是他们友谊升华的关键一夜。

 

十月十二日夜苏东坡和张怀民游承天寺,写下来后世“惊天动地”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过了十多天,十一月一日,张怀民的房子终于也修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感这次夜游,房子修好的同时,他又在西南方向修了一座亭子,由苏东坡取名为“快哉亭”,专门用看来江上壮阔景象。并由苏辙为他写下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东坡调侃亭子是专门给自己修的呢

 

因为张怀民虽然官做得小,颇受委屈,却能做到毫不在意,而且积极乐观,大合苏轼之心,于是在亭子落成之后,他就给张怀民填了一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轻松写意,大气天然: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结尾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堪称点睛之笔,说的是亭子上看到的风景,说的也是亭子外两人的内心,妙哉妙哉。

 

要知道此时的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被杀头,现在远离京城做着个不丁点的小官,确实是灰心丧气的一段经历。不过苏东坡一生既有超世之才,也有坚韧不拔之志,短暂的忧伤以后,他以持久的豁达面对人生。

 

这个张怀民,比苏东坡还惨,一个小小主薄,颠沛流离,无家可归,却也心境豁达,不怨不憎。这让苏东坡找到了一个新的知己,于是他跟张怀民同游同乐,畅享天地。

 

有一种自留浩然正气,快哉游戏人间的豁达。

 

今天我们觉得张怀民寂寂无名,也许有时候还会调侃他是沾了苏东坡的光才得以在浩瀚的历史上留下了姓名。但其实了不起的人交了不起的朋友,从来都不是偶然。

 

人世间最了不起的惺惺相惜,就这样在一个秋天,被他们和那一夜的月光照亮了。虽然承受着没有房子苦痛,可是他们拥有最“富足”的友情。

 

多好呀!

南行兮
有苦吃苦,有糖吃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