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武松鲁智深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吃牛肉?

2025-01-13 07:30   重庆  

聊个角度:当时吃人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全天下都吃人肉,而且把人肉当牛肉卖。

 

水浒传里动不动就切几斤牛肉,有没有可能那牛肉就是人肉。

 

一开始我也发现好汉们都爱吃牛肉,我也接受过去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好汉们跟官府对着干的一种寓意。

 

后来我发现不对头了。

 

那就是好汉们但凡要郑重其事的时候,招待人,一般都不吃牛肉。

 

要么是猪羊,要么是现宰鸡鹅,要么是河鲜。牛肉反而“销声匿迹”。好像常吃的牛肉,往往只是村野小店才标配一样。

 

比如宋江和戴宗在浔阳江头吃饭,就没有牛肉。


宋江让切肉,小二马上回答只卖羊肉,不卖牛肉。特地交代,此地是没有牛肉的。


宋江见李逵把三碗鱼汤和骨头都嚼吃了,便叫酒保来吩咐道:“我这大哥,想是肚饥。你可去大块肉切二斤来与他吃,少刻一发算钱还你。”酒保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么?”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酒保道:“小人问一声,也不多话!”宋江道:“你又做甚么?”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酒保道:“小人问一声,也不多话!”


这里李逵生气,有可能是羊肉贵,他担心吃不起,或者觉得被狗眼看人低。

 

但从小二的反应来看,对面的客人似乎就应该吃牛肉。

 

水浒传里的牛肉非常常见,好像是个人都吃得起。但是,真的有那么多牛肉卖吗?而且还那么便宜?

 

毕竟牛肉虽然便宜,当时却是禁杀牛的呀

 

而且便宜是相对的,怎么可能便宜到“遍地都是”呢。

 

我想也许从孙二娘的店里,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小店卖的牛肉,说不定都是人肉。


孙二娘以为用麻药麻翻了武松和两个差官,马上说的是“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


把人肉当牛肉卖,不是孙二娘创始的,她家干了几十年这样的勾当。

 

她爹招张青做女婿,就是为了弄倒往来客商,然后“把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这件事情,张青给武松吐露实情的时候说,他们家看起来是在这里卖酒为生,实际是只等往来客商,有入得眼的,就用蒙汗药给他吃,然后杀掉。

 

说得很清楚,是专门等“入得眼”的人,也就是长得胖长得壮的人。因为用他们才好冒充牛肉啊。

 

而这些“牛肉”,张青并不是只在十字坡卖的,他还要“每日也挑些到村里卖”。


张青孙二娘一家在十字坡卖人肉包子,但他们的大头生意,不是包子。是张青每天出门卖人肉,而且卖肉的地方是“村里”

 

看到没有!也许像张青这样的人,才是整个水浒牛肉的一手货源。

 

他的绰号叫“菜园子张青”,就因为他要把这些“牛肉”挑给大家卖,是江湖上卖大块牛肉的菜园子。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一切切几斤的好牛肉,它原本就不是牛肉,而是人肉。

 

大家都已经吃惯了,这种牛肉又便宜、又多,吃起来又过瘾,在市井的各个地方,各个酒店,各类人群都很畅销。

 

大家都要从张青这儿买牛肉,所以只会只会喜欢他,又怎么会得罪他呢?

 

《水浒传》普通村野小店的牛肉本质上是人肉,这样既可以解释得通牛肉廉价易得,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重要场合偏偏不吃牛肉。

 

例如就在同一章节,张青孙二娘夫妇跟武松化干戈为玉帛,招待武松的饭菜马上就是由两个厨师现杀鸡鹅。

 

大家是“嫌弃”牛肉的因为心里知根知底,这牛肉是什么玩意。

 

挂羊头卖狗肉不算什么,挂牛头卖人肉,这说明花石纲横行的大宋,经济破败,民生凋敝,岌岌可危。

 

梁山好汉能起势,也就情有可原了。

南行兮
有苦吃苦,有糖吃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