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素酒指的是什么酒?当时的出家人是否允许喝酒?

2024-12-18 07:31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西游记》里经常提到“素酒”,唐僧也会喝素酒。请问什么是素酒?有人说素酒指的是果酒,请问是对的吗?


我聊一个角度:所谓素酒,有可能是指的用酒瓶装的水。


中国佛教僧侣吃素始于南朝梁武帝


梁武帝专门颁布《断酒肉文》,明令出示让人戒酒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


梁武帝的推动下,素食传统才开始流行。


由于佛教在中国传播极广,寺庙遍布,信徒众多。出家人的饮食也在迎合信徒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寺庙厨师称为香积厨,其菜品称为佛菜、释菜或者福菜。


为了让这些佛菜美味可口,满足自身修行和吸引信徒,香积厨劳心费力,发明了各色素菜荤做的手法


比如用白萝卜或茄子加发面等食材制作的素“猪肉”。用豆腐等做的素“鸡肉”,素“鱼肉”等。还可以用各种素菜做成其他的“荤菜”。


这种素肉在古代已经非常成型。


比如《山家清供》一书中就提到了一道菜叫“素蒸鸭”。郑余庆家里来了客人,他吩咐客人把菜烂蒸去毛,把把颈子弄断了,客人以为是鹅鸭之类的东西。结果上菜了发现是一个蒸葫芦而已。


在这里葫芦就是素鸭。


《山家清供》中还提到了“假煎肉”、“胜肉饼”,还有谷物做成的“樱乳鱼”


唐宋以来,像这样的素菜已经是常态了。


僧人一般不主动吃,但是遇到情非得已的场合,还是能吃的。在被人劝吃的时候,对方说“这是素肉”,就可以。


尤其是礼待重要的香客,达官贵人,需要陪吃的时候。这素肉就不得不吃了。


素肉是用素材做荤菜,本质上不是肉,取一个形而已。


酒肉配套,由此我推测素酒其实不是酒,是同样的模仿酒的形,出现的一个替代品。


只要用了酒的酿造技术,就是酒。所以在“假酒”上,不可能有平替的技术。

能做的就只能是用干净的,从来没装过酒的酒瓶,调制类似酒香的气味,灌装清水。


当然也可以给清水里放一点果子,增加气味。从而冒充酒。


因为有酒的气味,有酒的形状,但又不是酒,这才能叫“素酒”。


这也才能解释为什么有“素酒”这个名字,却没有素酒的酿造技术的一个原因。


因为他们只是要有酒的气味,有酒瓶子,让倒在杯中的东西,有那么一点酒的意思。


如此,才可以做到既能表达对贵重香客的尊敬,又能不得罪佛祖。


《西游记》原文里提到:


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孙悟空知道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


唐僧是什么样的人?那是一心修行,千山万水取真经的圣僧啊。能做到“好吃”,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素酒”不可能是酒,葡萄做的素酒,就不能是葡萄酒,而只能是葡萄泡的水。就像我们今天喝的气泡水一样。


是酒何来荤与素,无醉方知色与空。

 

只有实实在在不是酒,又实实在在能发挥酒的宴席功能的东西,这才真正是佛家的“素酒”,也才是一心求取真经的玄奘在被劝说时能勉强饮一杯的非俗非欲之物。

南行兮
有苦吃苦,有糖吃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