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放炮会成为习俗,古时候火药不珍贵吗?

2025-01-31 07:31   俄罗斯  

其实古早时候不是放炮的。

恩施的山村,我们的老家周边,过去过年并不是放炮,而是烧竹子。

那时候有一个习俗,叫“赶毛狗”,赶毛狗的风俗,大概就是用噼里啪啦的火,把邪祟晦气都烧走,从而期待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赶毛狗是怎么赶的呢?

那就是砍很多很多的竹子,搭建一个大柴棚,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在一起,然后在正月十五的这天,一把火点燃。

大火烧得乒乒乓乓响,人们围在一起吆喝呼喊“赶毛狗子啦,赶毛狗子啦!”类似的话。

烧完就算过年了。

老辈子过年,总结为“三十一炉煤炭火,十五两个大爆竹”

一炉火两个爆竹,就是一岁一新。

而爆竹,不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火药爆竹,是正儿八经的竹子,它烧的时候会炸裂,所以就叫爆竹。

你看,当年的祖宗们穷着呢,哪有那么多火药弄来做娱乐玩具呀。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挣钱的营生,就是去老山洞,挖一种老鼠屎熬硝。

这玩意就是做火药的。

熬硝很危险搞不好就被埋在山洞里,或者被地下暗河淹死,由于太危险太容易丧命,大家都盛传是因为硝洞里有蛟龙蟒蛇作祟——把丢失性命的恐怖,归结于不可知的神力。

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顾生命危险,进洞挖硝。

我爷爷都差一点淹死在硝洞里,后来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是从大蟒的洪水里跑出来的。

拼命挖来的硝,是“高价”卖到镇子上,由专门的人拿去做火药,填充猎枪的。

火药会直接转化为武器,不会化成烟花爆炸。

我现在看到有的人总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用来做爆竹,外国人拿去做武器。

其实不尽然,火药的最大用处一直都是武器只不过武器用得少罢了。

我们老家直到几十年前才逐渐有烟花礼炮,赶毛狗的习俗也才渐渐淡退。

所有风俗的变化,本质上都是经济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能让老百姓放放鞭炮,也就是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事。

普通人能在过节的时候,看看烟花,或许也算是大国崛起的一点表征。

这是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呀!

我们这一辈人不用念叨“三十一炉煤炭火,十五两个大爆竹”,这是我们祖孙三代感念的幸福事。

南行兮
有苦吃苦,有糖吃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