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冲突,为何你的领导力总显不足?

文摘   2025-01-10 17:59   河北  

企业管理者破局之道


编者按:
在企业管理的广阔海洋中,冲突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浪,考验着每一位领导者的智慧与勇气。如何有效应对冲突,不仅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是衡量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尺。
伟事达068组教练、壹萌咨询创始人陈萌携手伟事达068组组员、中美国际创业港创始人、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为工和上海迎盾科技有限公司CEO、伟事达029组组员方福来(Kevin)深入了探讨企业领导者在面对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与智慧。


冲突,

是挑战还是隐藏的机遇?
陈萌:在大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冲突,可以说,我们几乎是在冲突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冲突究竟是怎样的?
方福来(Kevin):我对冲突的理解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我认为冲突仅限于情绪的对抗。但后来我发现,冲突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当别人对我的做法表示否定,尤其是当我一直以来多受表扬,却突然遭遇不被接受的情况时,我内心会感到特别失落。现在想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冲突。
王为工:我很赞同Kevin的说法。随着我的成长和自我修炼,我发现冲突多源于对个人核心价值的情绪否定。冲突不仅是反对意见,更是情绪化的反对本身。而且我曾经以为激烈争吵才算真冲突,但现在意识到,意见不合即是冲突。

陈萌:那在应对冲突的过程中,冲突是真的被消化了,还是被忍下来了?
方福来(Kevin):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了忍耐。而真正的消化冲突,是当你能够听懂并理解对方的不同意见,且不论这些意见是否对你有实际帮助。回顾我的经历,我想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想深入触碰冲突这一话题,只是选择了避免而已。
王为工:在我看来,在企业中,作为一号位,很多时候为了保持大局,我们不得不选择大度,对一些小事不计较,选择忍耐。这种忍耐,是因为我们更关注核心问题,觉得那些小事无伤大雅。
然而,当遇到大冲突,情绪产生波动时,由于我们身处一号位,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可能会迫使他人忍耐,从而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这种解决只是暂时的。就像鞋里的沙子,虽然暂时被屏蔽掉了,但它始终存在,早晚会再次冒出来,甚至可能对团队造成更大的伤害。

面对冲突,

寻找共识的艺术何在?
陈萌:为工的分享很有启发性,我突然意识到,有时候我们不但自己在忍,也在让别人忍。
方福来(Kevin):是的。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自己的想法无法被贯彻,或者他人无法理解我们的想法的情况。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是自己在忍耐对方。但反过来想,他们可能也在忍耐我们,因为他们同样无法理解我们的想法。
所以说,冲突中的忍耐是相互的,是一个平等的状态。

陈萌:在讨论一号位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都很清楚,两者很难对所有问题都达成一致看法。因此,当一号位坚守自己的立场时,下属往往得跟着走,即便他们内心有所保留,甚至不得不隐忍自己的异议。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两位有什么看法呢?
方福来(Kevin):我认为,首要的是倾听。很多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可能没有真正去倾听同事的声音,而是更多地依赖行政命令来制止异议,那这种做法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其实是不利的。而且,作为管理者,我们往往拥有更强的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更坚韧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并鼓励冲突的存在,并用我们管理者更强大的内心去接受这些不同的声音。
在处理冲突时,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达成共识,或者对方始终无法理解我们的观点,那么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学会接受别人的不理解。然后,在推动事情的进展中,不断与对方沟通,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思考的片面性。这一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王为工:在我看来,首先,如果所有的冲突都能被某种规则所界定和解决,那么它们或许就不是冲突。
其次,“小忍”可能只是员工或下属之间的暂时忍让,但“大忍”则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当企业的一把手因目标未达成而承受巨大损失时,代价更为惨重。
我曾听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企业的领导者在自己的团队里,往往感觉怀才不遇。这是因为领导者往往能看到更远的未来,拥有更多的想法,而这些可能并不被团队成员所完全理解。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就会导致冲突的持续存在。
而冲突,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它的存在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它。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冲突,不带有任何褒贬色彩,那么冲突就只是一种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的。这样,一个融洽的团队,会越来越少地出现低级的、情绪化的冲突,而更多地出现意见不一致但能够理性讨论的情况。这种冲突是积极的,因为它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拓宽我们的视野。

先解决冲突

还是先安抚情绪?
陈萌:为工的分享触及了一个核心议题——情绪管理。这就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是在解决冲突本身,还是在处理由冲突引发的情绪问题?
方福来(Kevin):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错误地将冲突的本质与情绪混为一谈。因此,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往往会被情绪所左右,害怕面对冲突,而不是去关注冲突背后的本质问题。
王为工: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情绪是个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当对方没有按我们的想法表达,或者说了我们不喜欢的话题时,我们就会给他们贴上情绪化的标签。
我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父亲是个战斗英雄,但他经历过政治迫害,心情是非常压抑的,对我们要求也极其严格,所以我经常受到特别严厉的惩罚。
所以后来,一旦当我被无端指责或扣上帽子时,我的本能反应是拒绝接受。随着年岁增长,当我再遇到类似情况,比如有人指责我某事做错时,我的潜意识里会立刻紧张起来,进行自我保护,封闭心扉,开始对抗。这种看似强烈的自我保护,实则脆弱,但他人看到的,只会是我狰狞、失控的一面。
情绪是多面的,不理解我的背景,就无法理解我的行为。我们需要修炼自身,学会洞察他人情绪背后的原因。最好的结果是大家都能平和沟通,展现真实情绪,这样沟通才会更有效。
人们常说“抬手不打笑脸人”,这就是彼此修养的体现。在开放、包容、充满关爱的团队环境中,冲突会大大减少。

陈萌:是的,在面对冲突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清自己的情绪是从何而来。很多时候,如果不通过小组互动,情绪是很难被察觉到的。而在小组里,我们的行为和模式会呈现出来,能够走到愿意为大家展示这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定是值得点赞的,那同时,所接受的反馈一定也需要有关怀。
所以说,能彼此看见的团队非常优秀,这里的“看见”不仅指观点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情绪及其背后的故事。对于一号位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专业教练的帮助。如果你是一号位,欢迎加入伟事达小组,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助力我们慢慢前行。
我们常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面对冲突中的情绪,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王为工:最近我反思了很多,意识到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想和身边的人定些规则来减少冲突。首先,规则简单明了,可以规避混乱。同时,我也告诉身边的人,当我触碰到他们的情绪或他们感到不爽时,要及时告诉我。我会尽量调整自己,办公室也放了很多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和觉察的东西。我希望营造一个关爱的环境,老大要起带头作用,多聆听,少打岔。我还会找些平和、容易觉察的人一起工作,减少冲突。
当然,团队的深度交流和了解也很重要,通过第三方或时间积累,大家可以互相原谅、放松,甚至欣赏对方的情绪。作为一号位,这是我们的工作,要带领团队往前走,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陈萌:没错,管理团队的关键在于管理情绪。老大不仅要觉察自己的情绪,还要带领团队的每个人自我觉察,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哪些冲突

一号位必须介入?
陈萌:企业中矛盾冲突很多,那哪些冲突是一号位必须要解决的?
王为工:我认为,一些非核心目标的冲突可以由团队其他成员解决。然而,当冲突涉及企业核心问题或影响到企业发展时,一号位必须介入。
方福来(Kevin):说到哪些冲突需要解决,我想到了战略这件事。制定战略时,目标是会越来越清晰的。面对冲突,我们应该首先思考冲突背后的理念是否一致,再根据目标来决定是否解决冲突。如果冲突影响当前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先冷静下来,处理情绪,再回到问题本质,理性判断并寻求解决方案。如果对方难以将情绪与事情分开,且目标不急于一时,我们可以延期解决。总之,冲突的解决应根据目标管理的轻重缓急来决策。

陈萌: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标,战略目标可能并非所有人都理解。那么,当目标不一致时,这种冲突是否真的需要解决呢?
方福来(Kevin):我认为冲突最终是会体现在行为上。在管理时,我们更侧重于管理行为。如果行为不符合岗位要求,我必须立即管控,这是必须解决的冲突。至于人员内心的想法,比如对公司的期望或对老板的不满,我认为那并不重要。只要他的行为符合管理要求,可以先暂时忽略他的想法。
王为工:我的理解是,冲突会随着个人格局和见识的提升而减少。当认识到某些观念不对时,自我改变就是一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另外,对于无法解决的冲突,我们可以在招聘时明确规则,避免三观不符的人加入团队,从而减少冲突。
真正的冲突往往发生在团队大目标一致,但在实现路径上存在分歧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平和地互通信息,聆听对方观点,这样冲突可能会变小或变得更有建设性。
陈萌:在企业管理中,我常遇到一号位和二号位的冲突,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也是积极的,但关键在于冲突后的决策和责任归属。当双方观点充分表达并清晰后,应由担责最大的人做决定,即一号位。这是序位原则,不能乱。
其次,并非所有冲突都必须解决到团队意见统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有观念差异。重要的是大方向一致,目标相同。所以,情绪稳定是招聘时的重要考量,特别是在高层管理中。情绪稳定的人能在意识范围内做决定,不受情绪左右,这对一号位尤为重要。

如何培育高效团队的

文化土壤?
陈萌:从为工和Kevin刚才所分享的内容来看,你们的公司文化都鼓励不同的想法、观点和冲撞。那么,对于如何在一家公司内部建立起冲突文化,两位有何看法?
王为工:我认为,要打造公司内部的冲突文化,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对于创始人或老大来说,明确自身目标至关重要。在组建团队和招募员工时,应清晰阐述公司的目标,并努力使团队成员理解并认同这一目标。
当大家对公司的大目标达成共识后,小冲突就容易解决了,因为共识能促使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做出牺牲。如果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存在冲突,往往是因为两者都不清晰。此时,要么选择离开,要么调整个人目标以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关爱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领导者,要表达对团队成员的关爱,并学会真正的冲突管理。在公司孕育起“冲突是正常的,面对冲突时保持冷静和修养,运用同理心去聆听对方,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源”这一理念虽然很难,但一旦建立起这样的文化模式,以后的问题就容易化解了。否则,冲突会不断升级,影响团队和谐与公司发展。
方福来(Kevin):对此我也深有同感。如果企业目标可以通过当前的方式轻松实现,那么打造冲突文化可能并不是必需的。然而,当企业面临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且个人能力不足以带领团队达成目标时,就需要借助更多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能力,必须鼓励成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自然而然会形成冲突的文化。

陈萌:正如Kevin提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足够强大,那么确实可能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但是,当我们想要攀登更高的山峰时,团队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团队的核心价值恰恰就在于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智慧。
因此,在企业中,我们需要鼓励健康的冲突。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氛围,让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甚至鼓励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争斗”。在伟事达小组中,我们也经常扮演冲突制造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思考和讨论。

在冲突中寻求妥协,

打赢企业发展持久战
陈萌:发生冲突时,往往会伴有妥协。很多人都认为,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双方能够互相妥协,以达成共识。对于这种观点,两位怎么看?
王为工:妥协的内涵是特别丰富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爱或包容而选择妥协。而在企业环境中,妥协则更多地被视为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策略,是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所需具备的能力。
妥协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妥协本身,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基于对未来步骤的清晰规划和耐心布局。如果妥协能够带来包容与耐心,让对方明白这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必要步骤,那么这种妥协就是有价值的。它有助于我们更稳健地推进工作,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方福来(Kevin):我认为,妥协的核心在于如何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来灵活应对冲突。当面临必须达成的目标时,妥协不应成为首选。无论是情绪对抗还是理念冲突,我们都应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因为这些目标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对于团队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目标可能并不那么紧迫或重要。此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种看似妥协的策略,或暂时搁置争议,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行解决,从而以最低的能耗和精力来应对当前的问题。
陈萌:正如两位所说,以目标为导向来看待妥协,或许能够找到一种不同的路径让双方都能在实现各自目标的同时,共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方福来(Kevin):没错,由此来看,企业应该积极拥抱冲突,把冲突化作推动企业变革与成长的工具。一旦接受了这一点,冲突定会为你的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转变。
王为工:是的,冲突是加深彼此了解的机会。它可能让我们就此别过,但如果能够成功跨越,就会促使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陈萌:在伟事达小组,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浪费每一次冲突,要充分利用冲突带来的每一次成长机会”。如果你是一位希望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成长的企业家,欢迎加入伟事达小组。在这里,你将从冲突中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成长动力




来源老椅子夜话《萌教练视界》直播精选
整理 | Coco

正文 | 5532字

阅读时长 | 约12分钟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伟事达中国


老椅子教练
伟事达(VISTAGE)特许持牌人,专注于企业一号位的领导力发展。伟事达于1957年在美国创立私董会模式,目前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有45000多名会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