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到底图什么?

文摘   2024-11-04 18:02   河北  

从马来西亚出发,中国企业出海引领全球化新篇章




编者按: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句中国古语道出了中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在中马建交5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伟事达中国近50位教练和组员,齐聚吉隆坡,出席了伟事达马来西亚30周年庆典。中国代表团此行不仅是祝贺这一重要里程碑,更为深入探索马来西亚的商业环境,与当地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中国代表团回国后,伟事达059组的教练姜天剑特邀马来西亚资深教练罗炜雄,共同探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成功之道。


马来西亚如何铺就

中国企业出海“高速路”
罗炜雄教练给中国企业家介绍了马来西亚整体的情况。马来西亚及东盟虽在全球经济中规模不大,但东盟整体GDP高达3.7万亿美元,其中马来西亚以显著的1.4万亿美元GDP位居东盟前列,且与中国保持着尤为紧密的关系。
据新加坡某研究所民调,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中对中国最为亲近。
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此外,马来西亚还积极参与多个自由贸易联盟,包括东盟、东亚峰会以及CPTPP和IPEF等,进一步凸显其在区域贸易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经济发展方面,马来西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GDP增速在4.5%至5.5%之间,第三季度更是达到5.8%的新高。作为贸易大国,其收入主要源自石油石化、旅游、芯片及服务外包等,小额开放经济体特征明显,贸易占GDP的46%。马来西亚在半导体产业上拥有全球第六大芯片生产中心槟城,吉隆坡和柔佛州也是重要投资热点。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语言和习俗和谐共融的国家,文化教育体系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全球唯一除中国外拥有最完整中文教育体系的国家,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水平高,英文教育同样出色,东盟排名第二,全球第十三,中英文双语教育优势显著。
拉曼大学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高校更是展现了马来西亚教育的国际化特色,为全球企业寻找中英文双语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丰富资源。这些多元文化和独特教育优势为马来西亚经济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球企业寻找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新选择。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持续升温,吉利、中铁建、中建等巨头纷纷在此设立重要项目。吉利在马来西亚打造的东南亚最大汽车厂,中铁建正在建设的东铁项目,以及中建打造的TRX大楼和工业园区,都彰显了马来西亚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马来西亚如何成为

中国企业出海的“桥头堡”

鉴于马来西亚在东盟中的经济地位及其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其独特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桥梁。
罗炜雄教练认为,马来西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桥头堡,除了语言和文化上的接近性,其高度的国际化程度也是关键因素。

马来西亚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贸易总量占GDP的146%,这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在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无论是机场还是高速公路,都相当完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也是其独特的优势之一。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的职场人才不仅具备双语(中文和英文)沟通能力,还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尤为宝贵。例如,一些中国企业发现,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由于员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跨文化沟通成为一大挑战,而在马来西亚,这一问题则迎刃而解。马来西亚员工能够自如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沟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马来西亚的工程师群体更是备受国际企业青睐。
他们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还具备双语沟通能力和对穆斯林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使得他们成为中东等地区的理想人才。中国企业也从中受益,聘请马来西亚工程师,不仅解决了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还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小额开放的经济体,经商环境优越,国际化程度高。

尤其是当地的华人,他们精通中文,与中国企业的沟通几乎不存在障碍。这一优势使得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南亚的桥头堡,为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同时,从近期马来西亚伟事达总裁峰会的盛况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商业环境备受瞩目。峰会吸引了600多名与会者,这样的活动不仅展示了马来西亚的商业活力,也为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尊重当地文化,规范操作流程

驾驭多元挑战“舵手轮”

尽管马来西亚作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门户”地位显著,中国企业在扬帆启航、深入马来西亚市场的征途中,仍需审慎应对一系列既诱人又严峻的机遇与挑战。
罗炜雄教练强调,中国企业在踏上出海征程之际,首要任务是明确其海外拓展的初衷。其中,规避中美之间的关税壁垒,并巧妙利用马来西亚与美国之间稳固的外交关系作为跳板,进入美国市场,成为了诸多企业的一个关键考量。
马来西亚作为不对美国构成直接竞争的小型经济体,为外国投资者营造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同时,出海企业还应关注更广泛的海外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中的马来西亚,其6.5亿年轻人口且平均年龄仅30岁的优势,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庞大的消费潜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机遇众多,投资马来西亚同样伴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
首先,尽管中国在出口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海外市场的深入拓展即“出海”方面,却相对缺乏足够的实践。
出口主要聚焦于将国内制造的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进行销售的能力,而出海则要求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稳固的客户群、树立产品品牌及雇主品牌形象,并深刻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若企业在这些关键环节准备不足,那么出口与出海之间的鸿沟将显得尤为突出。
其次,马来西亚的市场环境并不特别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对于高科技和自动化大厂来说,马来西亚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急需既精通中英文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工程师和IT人才的企业,马来西亚丰富的人才储备恰好能够填补这一需求空白。
再者,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理人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尽管有部分企业领导者曾在海外接受教育,但在海外市场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人数依然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突出。这一短板无疑加大了企业出海后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难度。
最后,中国企业在出海征程中,常会遇到多元化认知的局限性。

尽管众多企业纷纷倡导多元性和包容性的价值观,但面对与自身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固有的思维模式往往会束缚自身的认知边界,阻碍对异国文化的接纳与适应。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吉利集团通过其收购的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李春荣的领导下,宝腾汽车通过尊重当地多元种族文化、采取直接且明了的沟通方式,并强调数据管理和标准化操作,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国出海企业在管理上的智慧,也明确指出了海外成功的关键要素:尊重当地文化、直接有效的沟通、数据驱动的管理以及标准化操作流程。

如何打造中国企业快速融入

马来西亚市场的“加速器”

面对马来西亚在中国出海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罗炜雄教练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在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落地生根。
首要策略是积极寻求与本地合作伙伴的联动。

尽管马来西亚存在一定的中文环境,但企业在深入市场时仍需面对文化差异、商业惯例及法律体系的挑战。与当地领先企业建立合资或合作关系,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企业的本土优势,作为市场导航者,助力中国企业更顺畅地融入马来西亚市场。

其次,选择并购当地企业也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马来西亚的华商群体拥有深厚的市场资源和丰富的经验积累,通过并购这些华商企业,中国企业能够直接获取其稳固的客户基础、成熟的员工团队以及专业的管理层能力,这将极大地加速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市场的拓展进程。
最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独立建厂并直接与本土企业竞争的策略需谨慎考虑。

这种做法往往需应对繁多的政府审批及复杂的商业环境,可能遭遇重重障碍。举例来说,曾有大型中国企业试图在马来西亚独立购置土地并建厂,然而,由于对当地法规及行政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该项目在短短两年内便陷入了困境。因此,与本地企业合作成为规避此类风险、减少资源损耗的有效途径。


紧随伟事达国际平台

解锁中国企业出海“导航仪”

伟事达国际平台,是企业家成长的坚实后盾。伟事达的核心使命就在于赋能企业家,助力企业家们聆听真实的声音,洞悉市场的本质,进而实现其宏伟的事业愿景。
在这个由资深教练与精英组员共同织就的庞大网络中,每位企业家都能找到内心共鸣与专业支持,这种深度的连接与互动,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实战智慧。因而,伟事达的影响力已经跨越38个国家和地区,汇聚了超过4万5千名精英企业家成员,构建起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家社群。
该平台不仅提供了私人定制的董事会服务、一对一的专业教练指导、丰富的在线资源、深度研究报告分享以及行业专家的精彩演讲等多元化支持体系,更为企业家们铺设了一条通往卓越成长的坚实道路。因此,对于寻求海外拓展的中国企业而言,加入伟事达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战略选择。
同时,伟事达深信,通过对企业家们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他们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进而推动企业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出海发展,迈向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来源老椅子夜话《教练说》直播精选
整理 | Coco

正文 | 3644字

阅读时长 | 约8分钟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伟事达中国


老椅子教练
伟事达(VISTAGE)特许持牌人,专注于企业一号位的领导力发展。伟事达于1957年在美国创立私董会模式,目前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有45000多名会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