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研究——顺义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首师大顺义附小开展

教育   2024-11-21 21:53   北京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

小学信息科技

实验教学研究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化核心素养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构建交流与展示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质量,北京市中小学信息科技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共同走进首师大顺义附小,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北京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室郭君红主任、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员王飞老师,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单海霞老师,首师大顺义附小任志梅校长、刘晶晶主任,顺义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心组教师在现场参加活动。北京市中小学信息科技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中心校业务校长包通拉嘎及各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在线上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首师大顺义附小青年教师杜博轩主持。 

环节一:校长致辞

任校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学校的信息科技教师不仅承担着信息科技教学的重任,更肩负着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大责任,可谓责任艰巨、使命光荣。老师们应当认真学习最新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将其与实际工作结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与时俱进,在这个新赛道上积极探索新途径、找准新突破口,勇敢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环节二:课堂展示


1.段祎然老师执教五年级“身边的算法”模块《韩信点兵——筛选法》一课。
段老师本节课采用了大模块推进的方式设计课堂环节,说故事-读程序-改参数-看成果-小组活动总结。通过旧知导入,带领学生快速回忆韩信点兵问题的关键信息。随后分别展示两张表格,从分析表格中“√”“×”“空白”所代表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筛选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筛选的流程。再到带入韩信点兵的问题数据,思考筛选法解决韩信点兵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筛选法的原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上机操作填写数据验证筛选次数的过程中,利用学生演示讲解、小组内研讨交流,班级总结汇报的形式突破学生理解算法,执行程序的课堂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共同解决了遇到的问题。

2.崔亦雄老师对六年级“过程与控制”模块《光敏感应灯》一课进行说课。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中 “开关量的与运算”一课以人体红外光敏灯为例分析了与运算的原理,崔老师据此为基础,以红外光敏灯为主题,设计本单元内容。借助硬件以实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数据中连续量和开关量的特点,体验在红外光敏灯中与运算的作用。本单元涉及系统与模块、反馈与优化和逻辑与运算三部分的内容,对人体红外光敏灯这个过程与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功能与模块;进而接触到传感器等硬件相关内容,通过实验体会红外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的功能与反馈的数据,体验连续量的特点;最后编程验证红外光敏灯中连续量与开关量的转换过程体会阈值的设置,感受“与运算”在系统内的作用。

环节三:交流分享


1.刘晶晶主任以《落实新课标 新教材 助力师生新成长》为主题进行分享。
刘晶晶主任从“构建服务于师生发展的智慧校园环境”和“落实新课标新教材,助力师生新成长”两个方面对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科技教研工作进行分享。首先回顾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学校“151”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同时抓住教育变革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组织教研组教师通过学习课标引领教师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开展校本教研从理论认知向课堂实践的转化,丰富课程内容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个层落实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


2.信息科技教研组以《聚焦实验探究 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实验教学校本教研分享。
信息科技是一门“科”与“技”并重的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性质,实验教学对素养培养及创新人才培育意义重大。首师大顺义附小信息科技教研组团队分享了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李金曦老师提到实验教学要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可结合生活实例、激发问题意识来提出问题,贴近学生需求;崔亦雄老师谈到要基于先验认知建立猜想,唤醒经验、链接知识以建立猜想;杜博轩老师针对基于实验支架展开实践进行介绍,分享了在教研组共同的研磨下,段祎然老师筛选法一课的实验单经历三个版本的迭代,发挥了实验单的支架作用;段祎然老师认为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内容。

环节四:专家点评


郭君红主任、王飞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和团队关于信息科技实验教学这一领域的校本教研的分享给与了肯定,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王飞老师:

整体评价:能够挖掘课标,对韩信点兵——筛选法经典课例深入思考,朴实设计,让课标落地。
优点:
1.筛选法是比较难理解的算法,教师自己掌握内容清晰,所以整节课围绕“筛”引导学生一步步体会“筛选”过程。
2.算法效率呈现清晰,效率落在计算次数不同,并且引导学生了解条件是影响次数的原因。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真实的体验了算法效率。
3.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获益,作为实验教学,本节课很有研讨价值。
建议:
1.课程有一定难度,程序的综合性较强,建议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程序,以此打破程序障碍,进而理解列表筛选结果和下次筛选次数的关系。
2.实验教学应该增加预测环节,在进行程序验证之前,让学生先猜测哪种条件组合所需的次数多,然后再有目的的进行验证。
3.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培养学生逐步写算法的能力,通过从读程序、写数学表达式到写程序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读写算法的能力。

郭君红教授:

整体评价:肯定单老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教研团队的指导能力,以自身学习为基础,开展有组织的、系统的教研活动。
优点:
1.这节课出色的落实了课标理念。教师以浙版教材为参照,大胆尝试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本课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通过抽象与建模的过程,有效实现了对“筛选法”算法的建构。
2.教学目标达程度较高,学习单对本课教学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
3.整节课以大模块的形式推进,条理十分清晰:在从讲述故事到修改程序参数并查看结果的过程中,教学有序开展。
建议:
1.在算法建构到用程序验证这一环节过渡稍显急促,学生未能充分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建议让学生明确每轮筛选的结果以及与下一轮筛选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以便更高效地借助程序进行验证。
2.拓展环节中,将“筛选法”扩展到生活中的想法很不错,但当学生举例不恰时,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引导。
3.评价环节里,评价表的内容有效性欠佳,可进一步进行修改。

教因研而愈深,研因教而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构筑了一个互动交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道虽阻且长,但行则必至,在对课标的领悟、教材的运用以及实验教学的研究方面,老师们在课标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守正创新,步履不停、躬耕不辍,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撰稿:信息科技教研组

照片:信息科技教研组

初审:刘晶晶

终审:任志梅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
发布首师大顺义附小校园动态,分享校园故事,师生感悟,展示师生风采,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学生、学校、教师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