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里的一坛人间烟火味——
劳动教育课程腌菜项目化实践活动
随着秋意的渐浓,以及即将迎来的24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作为小雪节气的传统习俗,腌菜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传统美食文化,更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师大顺义附小五年级学生开展了“秋收里的一坛人间烟火味—劳动教育食育课程腌菜项目化实践活动”。本次腌菜项目是在上一次24节气课程基础上的迭代升级,旨在探索习俗与劳动教育的交汇点,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感受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实践能力与动手创新精神。
一、驱动任务明确目标
随着秋收的到来,各类应季的菜品琳琅满目。本次项目化驱动问题围绕“在小雪节气,如何为家庭成员们腌制一坛既美味又安全的泡菜?
拆分驱动性问题形成问题链:
本次课程目标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通过探究学习、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阶段任务探究实践
课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从课程导入到泡菜腌制实践,再到发酵观察与调整,最后到课程汇报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以实践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
三、制作任务展示交流
学生全面了解泡菜的历史、种类、营养价值及文化意义后,我们邀请了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参与课程实践,家长进行现场展示制作,分别讲解泡菜腌制所需的食材、工具、基本步骤,关键要素及注意事项。学生们纷纷将前期的食材准备,分组实践操作,从选材到封装全程参与。
雪里蕻的腌制由五4班张俊熙的妈妈带领孩子们进行制作,在妈妈看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它也承载着家的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学生在腌制体验过程中也感受到这坛雪里蕻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许多地方,腌制雪里蕻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它不仅是对食物的保存,更是对家族记忆与情感的传承。
洋姜的腌制由五14班仝韵瑶的奶奶带领孩子们进行制作,洋姜,又名菊芋,它的根茎形似生姜,却比生姜更加肥美多汁,外皮金黄,内里洁白如玉,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秋风渐凉的季节里,洋姜悄然成熟,它不仅是田野间的一抹亮色,更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腌制洋姜,更是一种将季节的味道锁进坛中的古老智慧。
辣白菜的腌制由五16班金慧恩的妈妈带领孩子们进行制作,将调好的辣椒酱均匀地涂抹在白菜的每一片叶子上,然后轻轻卷起,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让白菜在辣椒酱的浸润下,慢慢发酵,渐渐蜕变。腌制好的辣白菜,不仅味道醇厚,辣中带甜,酸爽可口,更有着令人赏心悦目的颜值。
传统泡菜由五4班徐梓玮妈妈带领孩子们制作,传统泡菜的主要食材包括各种纤维丰富的蔬菜,如圆白菜、大白菜、萝卜、黄瓜、甘蓝、洋葱、芹菜、胡萝卜等。通过介绍,同学们也了解到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传统泡菜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厂家开始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泡菜的生产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各种口味的泡菜也应运而生,如韩式泡菜、川味泡菜等等,种类的丰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制作热情。
传统酱菜由五4班马梓童妈妈、五4班李芮熙妈妈、五4班高雪萌妈妈、五9班张艺恩妈妈在会议室进行现场制作。活动过程中,也有腌制辣白菜、传统腌菜以及泡菜的制作方法,丰富了学生们的体验过程,家长们现场将新鲜蔬菜用盐和其它调味品,将腌制好的蔬菜与各种调味料如酱油、糖、醋、辣椒粉、蒜泥等混合均匀,以赋予泡菜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同时讲解了发酵时间、发酵原理和泡菜中蕴含的元素,丰富了对调味食品的认识。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此次活动更是一次家校共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了对家长们的感谢,特此为此次参与讲解制作的家长们颁发证书和礼物。
通过这一项目化课程方案的实施,学生们亲手腌制出一坛美味的泡菜,在这场秋收里的腌菜之旅中,不仅掌握了制作技能,深入了解了泡菜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感受了这坛人间烟火味带来的温馨与美好!相信这次课程将为学生们留下难忘的回忆,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撰稿:赵越
照片:五年级组
初审:宋奇岩
终审:任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