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短视频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两位千万粉丝博主的鲜明对比
文摘
2025-01-12 23:20
菲律宾
国内一个很著名的打铁视频博主”手工耿“,年前好像退网了,说他已经赚到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再多他就hold不住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像这么清醒又克制的人实在不多了,活该他挣钱。
不过,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他之所以赚钱,视频有那么多人看,其实和他这种态度有关系。这种态度在无意识之中,契合了视频资本主义或者视频经济的一种底层逻辑。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了两位外国手工耿,一个加拿大的,一个英国的。他们都是千万级粉丝的油管视频博主,都非常擅长做机械手工,一个擅长机甲,一个擅长电动车改装。
但是,他们两个在火了之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发展路径,后面的结果也大相径庭。这种难得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视频博主或者个人IP这种经济模式的底层逻辑。
看到最后,有心的话,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比外面万元IP课更有效。
A Lesson in Creativity and Capitalism from Two Zany YouTubers
By Cal Newport
奇思妙想的 YouTuber 双杰:一堂关于创造力与资本主义的课
早期互联网时代的乐观精神,在 James Hobson(詹姆斯·霍布森)和 Colin Furze(科林·弗兹)这对独特创作者的视频中重现光彩。
2006年,还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上高中的詹姆斯·霍布森(James Hobson)开始在 YouTube 上传视频。从现在的标准来看,他的早期作品都很粗糙——不过是些体操特技、跑酷动作,以及一些略显叛逆的恶作剧视频(比如2009年那段喝生鸡蛋的视频)。
"那时上传视频纯粹是为了方便和朋友分享,"霍布森最近告诉我,"我会把视频传到 YouTube,然后用 MSN 聊天工具发送链接给他们。"
2013年,一个转折点出现了。为了在万圣节装扮成漫威超级英雄金刚狼,霍布森制作了一对金属爪。这个名为"让它成真:金刚狼的利爪!"的视频获得了意外成功,甚至吸引了摄影师邀请他拍摄写真。后来,当他为这对爪子加入通电功能的演示视频,更是登上了科技媒体的版面。"那感觉真的很酷,"霍布森回忆道。
一年后,他在"让它成真"系列中展示了一件更令人震撼的作品:一套机械外骨骼。这套装备的灵感来自马特·达蒙(Matt Damon)主演的科幻电影《极乐空间》(Elysium),是用打孔方管和小型液压驱动器制成的。这件作品获得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金刚狼爪子,这让霍布森——一位系统机械工程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2015年,霍布森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 YouTube 事业。
为了支撑这段转型期,他动用了自己才开始积累的退休金,同时在 Etsy(一个手工艺品交易平台)上销售激光雕刻产品。
"我给自己定了半年期限,必须在这期间做出成绩,"他回忆道。
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他打造的美国队长电磁盾牌真实版本获得了数百万次观看,让他的频道订阅人数突破了50万。随之而来的赞助收入,终于让他的频道达到了财务自给自足的状态。
接下来,霍布森采用了创意产业中许多创业公司和媒体机构惯用的扩张策略:追求快速规模化。"一旦开始有起色,我就想要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有仓库,要有户外场地,要能容纳各种大型项目,"霍布森说。
从最初在自家车库拍视频,到2019年租下一个约1200平方米的仓库,他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进入20年代后,他更是贷款数百万美元购置了一个更大的场地。这里坐拥森林、池塘和田野,用他的话说是"完美的拍摄基地"。霍布森在网上以"黑客工匠"(Hacksmith)闻名,他将这个新基地命名为"HERC"(黑客工匠工程研究园区)。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漫威《钢铁侠》系列中斯塔克工业的总部。很快,他的团队扩充到30人。
最初几年,霍布森的业务发展完全符合预期。"我们实现了连续翻倍增长,"他说,"那种增长速度确实令人振奋。"然而,当订阅量增长开始放缓时,HERC 的高额运营成本却无法随之调整。公司经历了两轮裁员,最终能够避免破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线上商店 Hacksmith.store 意外走红。
这
种追求规模化的传统扩张策略最终让霍布森感到失望。在我们交谈时,他坦言,作为一个常年面临资金压力的大型机构负责人,他倍感压力,反而怀念起从前能够专心致志做一个项目的时光。"现在做视频已经失去了很多乐趣,"他说。
霍布森3年前的金刚狼视频
另一位 YouTuber 科林·弗兹(Colin Furze)有着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位拥有超过1300万订阅者的前水管工,仿佛是霍布森在英国的另一个自己,但两人的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
在我们交谈时,弗兹刚刚上传了一个新视频:"挖掘秘密车库第4部分 挖掘完成!"视频记录了他在英国斯坦福(Stamford)郊区的家中,为前院地下车库项目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弗兹打算把这个地下空间用来存放他的古董德劳瑞恩(DeLorean)跑车,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媲美蝙蝠洞的隐藏式升降装置,可以让车辆直接升至地面。
这个视频已经吸引了超过500万次观看。
与霍布森一样,弗兹也是 YouTube 平台的早期创作者。
最初他只是拍摄 BMX 小轮车特技表演,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表演才华日渐突出。比如在一个视频中,他改装了一辆拖车,实现了在行驶过程中为其他车辆的乘客供应餐点的创意。
他的第一个走红作品源于一个连他自己现在都说不清缘由的想法——建造世界最大的篝火。"我花了一整年时间收集木托盘,"他回忆道。这个壮举的短视频获得了数十万的点击量。(那时的 YouTube 还有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
2010年,弗兹又在镜头前创造了一项新纪录:他将一辆经过改装的电动代步车提速到时速110多公里。这个创举为他赢得了英国电视节目《好新闻》(Good News)的邀请,
但节目录制时却出了意外——一根关键连接线断裂了。弗兹一边在后台紧急抢修,一边即兴与主持人隔空对话。
他的临场应变给一位天空电视台(Sky)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员工随后邀请他到伦敦,参加一档新节目《科技极客》(Gadget Geeks)的主持人试镜。最终,弗兹成功获得了这个职位。
为电视节目打造各种稀奇古怪的装置的经历,让弗兹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出色的镜头表现力,也明白了项目要够"大"——用制作人的话说就是"要有适合电视的格局"。
2011年该季节目结束后,他继续在自己的 YouTube 频道上开发各种新奇发明。他打造的"世界最快婴儿车"视频收获了700万次观看。更惊人的是,他后来的一个项目——给自行车装上喷气发动机,观看量几乎翻了一番。(他在视频描述中调侃道:"把一个超大推进器装在随手抓来的破自行车上,这主意简直太棒了,哈哈哈!")就像霍布森一样,弗兹也迎来了转折点:赞助商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从此,他可以靠 YouTube 维持生计了。
弗兹做地堡的视频
就在这里,弗兹和霍布森的发展轨迹出现了分歧,这无意中构成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对比案例。
霍布森选择将早期成功转化为快速扩张,很快将月度运营预算推升至25万美元(约合175万元人民币)。而弗兹则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他仍然几乎独自完成所有工作,从创意构思到拍摄剪辑,预算也仅限于项目材料费用。虽然偶尔会有妻子帮忙掌镜,好友瑞克(Rick)帮忙制作,
但弗兹始终没有正式雇用任何员工。他的工作场所就是后院的工作间和一个旧谷仓。
(霍布森了解弗兹的情况后甚至感到震惊:那个夏天闷热难耐的谷仓居然连空调都没装。)
看看2024年的数据:霍布森团队制作了25个视频,累计获得2700万次观看;而弗兹几乎全靠一个人,仅用5个视频就获得了1800万次观看。更让人惊讶的是,弗兹还在他的第二频道"2 Much ColinFurze"上分享地下车库项目的幕后故事。"这些花絮视频意外走红,"他说。加上这部分内容,他2024年的总观看量达到了4300万次——用最小的投入和压力,却取得了远超霍布森的成绩。
这两种创意创业模式的对比揭示出一个有趣现象:更多的投入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回报。当我询问他们对此的看法时,两人都提到了互联网媒体平台的一个独特之处: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私人情感纽带。
"当我还在自家车库拍视频时——虽然那也是个不错的车库——观众觉得更有代入感,"霍布森说。"观众会成为你真正的粉丝,因为他们了解真实的你,所以才会一直追看。光是提升制作水准并不能保证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拍摄环境反而更显真诚。"很多人说看我的频道就像在车间里跟我一起捣鼓东西,"弗兹说。"一旦画面里出现其他人,或者镜头开始专业化移动,观众马上就能感觉到不一样了。"(有些粉丝告诉弗兹,他们从小就在看他的视频,这让他不禁感叹岁月飞逝。)
当霍布森推出大制作项目时,确实能吸引更多观众——但增长始终赶不上投入。
"那些真正宏大的、突破想象力边界的项目往往都很成功,"他说。比如最近,他的团队耗时一年多重现了基努·里维斯在《疾速追杀》(John Wick)系列电影中的防弹西装,这个视频就收获了超过2300万次观看。
问题在于,霍布森本人能参与的视频数量有限。"我没法制作足够多这样的内容来支撑团队的日常开销,"他说。"除非我能提前储备大量这样的作品——但这根本不可能——否则这种模式难以为继。"
反观弗兹,他有时会刻意选择规模适中的项目。"说来有趣,我那些最受欢迎的创意往往是最简单、最傻气、几乎不花什么钱的点子,"他说。
举个例子,他只花了几百英镑(约合6000多元人民币)制作了一个真人大小的混凝土不倒翁——那种底部圆润的玩具,推着摇晃却总能立起来。一家网络服务商赞助了这个视频,最终获得了1000万次观看。
"如果你能保持这种频率,每个月都整出这么个活儿来,那生活就美滋滋了,"弗兹笑着说。
弗兹的成功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智慧。过去人们认为,企业必须不断扩张才能生存,最终由少数资本雄厚的赢家主导市场。
而他证明了在创意经济的某些领域,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一个人用最低的运营成本,专注打造吸引眼球的精品内容,照样能获得稳定优厚的收入。
但有趣的是,一旦超出这种"小而美"的规模,投资回报就会急剧下降
。霍布森的经历说明,即便自制视频创作者想要打造一个估值数百万美元的商业帝国,也很难找到可行的路径。对弗兹来说,保持小规模经营反而成了最大化商业价值的最佳选择。
在当今媒体行业的大背景下,这种独立 YouTuber 的"小而成功"模式显得格外特别。各大娱乐公司为了争夺观众,预算不断攀升:
福克斯的《哥谭》和苹果电视的《空中大师》这样的剧集,制作费用都高达数亿美元。
亚马逊 Prime Video 的《指环王:力量之戒》更是投入了10亿美元天价预算。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当网红 Mr. Beast 将他的内容搬上亚马逊 Prime,制作十集迷你剧《野兽游戏》时,平台投入了1亿美元只为确保节目达到电视制作水准。
电影业的资金投入更是惊人,环球影业仅用于宣传2023年秋季大片《魔法奇缘》就花了1.5亿美元。
就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图书出版业,也不得不依靠少数畅销书的巨额收益来维持盈利。2022年的数据显示,仅有320本图书销量突破5万册——这个数字才勉强能为作者带来10万美元(约70万元人民币)的版税收入。
在新兴媒体平台上,弗兹这样的成功模式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电子简报作者、播客主播、短视频博主还是订阅平台创作者,都在遵循同样的规律:无需追求无限扩张和持续投资,也能获得可观收入。
这些平台都依托互联网并非偶然。它们的成功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够与忠实粉丝建立起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线上环境中反而更容易培养。但有趣的是,正是这种私密的连接让规模化变得困难。
建立忠实粉丝群需要漫长时间,维系这种关系更需要持续付出。
此外,像霍布森和弗兹这样的创作者都专注于独特的细分市场,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潜在粉丝总量是有限的。这种模式更适合那些专注于自己独特领域的创作者——比如在自家后院建造秘密地下车库的达人,而不适合那些追逐海量利润的传统娱乐巨头。
这些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揭示了创意经济的演变方向。虽然最大的利润仍然会流向少数科技巨头
——比如 YouTube 就能从平台广告收入中分得约一半,但有趣的是,为了持续盈利,YouTube 反而必须对其最受欢迎的创作者们保持友好政策。(霍布森和弗兹都对 YouTube 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毕竟,培养一千个像科林·弗兹这样各自拥有百万粉丝的创作者,比为单个节目争取十亿观众要容易得多。对那些希望看到更多元创意中产阶级崛起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诚然,要成为一个成功的 YouTuber、专栏作家或播客主播并不容易,但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而且有相当多的人能在这种规模适中的领域取得成功——这在传统的追逐爆款的媒体行业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当今这个日益整合且两极分化的时代,很多网络空间要么令人沮丧,要么充满戾气,要么让人欲罢不能,有时甚至三者兼具。正如我的同事凯尔·查卡(Kyle Chayka)在2023年所写:"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失去了乐趣。"
然而,在弗兹身上,我却看到了早期互联网的乐观精神闪耀依旧。
临近采访结束时,我问他是否相信这种独立创作者模式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我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他答道。"那些源自车库的、不太完美但充满真诚的创作,在互联网上永远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人们总是在寻找真实的东西。"
【完】
我是不懂经的经叔,国内最早翻译介绍了纳瓦尔的《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以及影响了纳瓦尔、中本聪、马斯克等大佬的《主权个人》。
不懂经知识星球,众多百万粉丝大V、千万及亿万富翁订阅。专注分享一人企业、一人创投主题,关键词:AI、IP、创投、科技及商业前沿的高杠杆内容。
星球新开专栏:个人IP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
如果我现在25岁,我会 All In干这两个方向
未来的硬通货食物链:代码=数据=信息=内容=流量=注意力=货币=资本
一块钱顶100万:光速下的通胀与传统经济学的崩塌
15秒成为有钱人:美国版《挖呀挖》及它们共同的成功法则
万字重磅:未来10年财富游戏的金律与金线
马斯克最新荐文:为什么文化会赢?(深度认知战争、科技乃至自媒体)
不懂经
《主权个人》:未来会活得很爽的有三种人,一是技术精英,二是各行业头部,三是有资本及良好判断力的人。本号专注后面两种。
最新文章
目前用来测试AI的最难题目之一,你能算出来吗?
世界新秩序的起点与终点,达沃斯最后的日子
川普如果在中国,现在应该已经被抓了
川普发币一夜千亿,重新认识暴富
在深处钓大鱼,像大卫·林奇一样做个人IP
TikTok之争背后的大棋(深度)
一个从不用社交媒体者的TikTok初体验
群魔乱舞的时代:无真相无共识不确定有威胁
短视频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两位千万粉丝博主的鲜明对比
现代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之一:认识巴菲特的农民儿子
美国最顶尖经济学家:AI正在接管经济并加剧不平等
2025年AI怎么浪,七位领袖指明风口和方向
移民的美国梦,在tiktok的算法中更加闪亮了
驳马斯克:AI将使钱变得毫无意义!?
大西洋:新闻已死(但不完全是坏事)
50岁以下的,都好好准备准备
2025 年 AI 变革的 25 大预测与个体破局指南
听过2025: 最代表时代前沿发展趋势和成功模式的二人对话
马斯克:如果你还需要去上学,你已经败了
告别鸡娃,让孩子赢在AI教育的起跑线
机器中的幽灵:人训练AI,AI也训练人,谁是赢家?
东升西降:突然之间,强得可怕
AI时代《钱商》第一课:现在你就是自己的风险投资人
火爆全网惊呆老外的国产机器狗,让人倒吸一口口凉气
AI写的圣诞祝福,把女友感动哭了…
“这不是泡沫,持续买入英伟达”
突破拐点:下一波只能用AI发财的机会正在涌现!
LV是不够的,做到爱马仕才有机会
不要再为不存在的选项鸡娃了,让孩子活在未来才是给TA的最大财富
“可能只有不到1%的人了解正在发生什么”
量子计算机之父:他孤独地帮人类打开了平行宇宙
可怕的黄仁勋
特朗普实为特洛伊木马,加密兄弟寡头将乘他直上月球!?
绝对自由的《财富方程式》,从来与周期无关
你只需要红一次:大变局时代底层逆袭的最佳窗口和最佳路径
人类终于走到这一步: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揭示多元宇宙确实存在!
震撼!过电!核聚变:让人类再次渺小!
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推荐书单,居然有这一本!
如果我现在25岁,我会 All In干这两个方向
爱德华·索普:战胜庄家,战胜市场,还要战胜死神
琼瑶,擦边,meme模因,onlyfans与最后的人
芒格逝世一周年:重温那些金融业与人生中的“废话”
从“无足轻重”到AI巨头:50岁的微软教给我们转型的事
机器学习的革命与人类行为最后的处女地
纽约客: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表达才能成为网红或者总统?
个人IP是第一次劳动者全面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且……
每个人都在意自己的长相,但很少人在意自己的灵魂
这些职业要做准备了,可能在两年内被AI替代
短视频带货,高手这样一年做到收入千万级(收藏)
“同志,请你戴上微笑!”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