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表达才能成为网红或者总统?

文摘   2024-11-25 08:32   河南  
在这个时代,不是内容太多,而是好内容太少。
——过气千万级网红盖瑞·维纳查克

在此前推荐的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中,他提到一个概念“天真的信息观”。现实、真相和信息对他来说是三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我们处理的信息越多,接触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接近真相。他认为不是,信息多和你接近真相,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自印刷机发明以来,人类交换的文字数量就在不断攀升,而互联网带来了呈指数级加速。

现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相当于1500年代一个人终生接触的信息量,但结果是,我们都信息过载了,不要说认知真相,而是根本顾不上真相。这种趋势不仅对读者是挑战,对创作者更是挑战。


《纽约客》杂志刚刚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我们为何这样说话”。作者是就对美国大选的观察,从语言和表达的角度,分析特朗普胜选的原因,认为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不管你是想要建立品牌,还是竞选总统,都不能忽视这种转变。

文中提到,最近有一篇分析特朗普现象的文章,将"冗长而无形态"的播客描述为这个时代的"基础媒介"(特朗普在竞选前参加了几次播客访谈)。

事实上,不仅播客如此,整个网络文化的表达特征都是永无休止的,现在有了AI,更是雪上加霜。

“数字先知”麦克卢汉曾经指出,任何一种媒介,一经诞生,都会尽可能地侵占或弥漫到所有的空间。

也许,每个创作者都希望侵占到更多的网络空间,哪怕他并不想成为红人。但是,在这种新的挑战下,该如何发力呢?这篇文章中有些东西还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以下分享其中的精华段落。


一、

特朗普东拉西扯、不受拘束的状态反而让人觉得有趣(相比哈里斯)。

在乔·罗根(Joe Rogan)的播客节目中,他随意讲述总统任内的趣事,让这个职位显得轻松愉快("法国的马克龙——是个好人,可以说是我的朋友……我给他打电话,我说:'伊曼纽尔……'")。

在职业高尔夫球手布赖森·德尚博的YouTube频道上,他兴致勃勃地询问高尔夫细节,最后以低于标准杆22杆的成绩完成了18洞比赛。这场高尔夫活动看似与总统职务毫无关联,但在他的胜选演说中,特朗普邀请了德尚博和UFC总裁达纳·怀特一同登台。

一位网友评论说:"兄弟,我都不知道特朗普这么接地气"。所以,这场看似无关的活动,也许并非完全无关。


二、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能被视为真实、令人满意和理想,这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取决于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周遭的对话环境。

我不禁思考: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没有展现出类似聊天机器人那样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否就会被认为质量不够?

也许在科技圈或其他领域,人们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的标准来评判"普通人对话的水准",并认为后者相形见绌。或者情况恰恰相反:也许我们正越发珍视人类对话中的笨拙、脆弱和自发性。
无论如何,通讯技术正在且将继续塑造我们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说,是"继续塑造",因为我们今天经历的相互隔阂,某种程度上正源于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对"该如何说话"的基本认知。


三、

要理解沟通方式的变迁,一个简单——或者说简化但有启发性——的视角是关注数量。

我们常说在这个新生态系统中成功的信息是"病毒式传播"的。但这种病毒式传播其实是一种浅层的、短暂的,甚至是被动的成功形式。要成为真正的核心话题则难得多。你必须够有趣——最好不仅仅是有趣,还要有争议性——同时,数量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带来数字世界中的可塑性。

比如,如果你像罗根那样制作三小时长的播客节目,这些内容就能被剪辑成无数个短片,在各个平台上永久循环传播,创造出无穷的内容漩涡。通过海量内容,创作者就能同时对话多个受众群体,有时甚至以自相矛盾的方式传达信息。
经济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所说的"网络效应"指的是:在大型互联网系统中,连接最紧密的部分往往最具价值。在线上,这种现象部分源于成功创作者的自我扩散——他们不再是网络中的固定节点,而是演变成流动的节点云。
要理解整体,只能从局部着手,自下而上地拼凑全貌。


四、

政可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他们同样可以通过产出海量的、富有弹性和吸引力的内容来获得成功。

一个政可可以发帖、发推特和转发;他可以即兴发表令人难忘的言论,让支持者争相录制和传播;他可以参加播客节目或发表长篇大论,与形形色色的人畅谈数小时,让精彩片段广为流传。他的媒体渠道不再局限于刻板的新闻发布会和采访,还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周边商品和网络迷因。
如果他能做到这一切,就能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无处不在,而他的对手则会淹没在汹涌的信息浪潮之中。

选择这种路径的政可必然会发生转变。要在众多场合侃侃而谈,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弃保持连贯的、重点突出的、预设的信息传达。

要想在那些冗长的播客节目中游刃有余,你必须愿意分享脑中所想——而这些想法可能并不准确、得体或合乎逻辑,甚至可能不代表你的"真实"想法。

此外,一个经常发表争议性、自相矛盾言论的政可,往往会发现自己被那些引起共鸣的内容所牵制。虽然他仍能引导舆论,但也必须回应支持者难以预测的反应。无论支持者相信什么,他都必须认真考虑。


五、

新的信息环境青睐随机应变的政治家,而惩罚那些墨守成规的政治家。怀念那个人们信任专家、机构和媒体的旧时代,在zz上变得愈发危险,因为机构精心制作的信息已无法在汹涌的信息浪潮中脱颖而出。
现在需要的是一座zx内容工厂,不是九十分钟的话剧加问答环节,而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聊天机器人。

……

我们能想象出一位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当代人爱看的内容的民主党人吗?一个可以无限即兴发挥,毫无顾忌地说出脑中任何奇思妙想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会因为畅所欲言而受到惩罚,反而能通过即兴发挥找到最能引起共鸣的观点。

这种做法或许能打破"得体"zz话语的樊篱,利用那些已经帮助右派从单纯的zz认同转变为文化运动的网络动力。但代价可能是疏远选民、暴露无知或犯下错误。

当我们迫切希望停留在重视每一个字的语言世界时,我们可能最终会滑入另一个世界——那个文字泛滥成灾却几乎毫无意义的世界。


六、

几年前,没人能预见埃隆·马斯克会收购推特并彻底改造它。今天,同样没人能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交流方式。世事难料。

也许zz需要追赶科技的脚步;也许互联网正在迫使领导人倾听那些他们曾经忽视的声音。如果是这样,在经历一段动荡期后,新的zz话语可能会更好地反映人们的诉求。

当然,也可能zz正在简单地蜕变,变得更加流动和难以捉摸。至少目前看来,互联网似乎天然地排斥旧的运作方式。至于是否存在一种更好的新方式,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完】

欢迎订阅不懂经知识星球,星球即将新开主题专栏,个人IP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经叔将基于多年的品牌策划和广告营销从业经验,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信息论的前沿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定义个人IP。

【完】


我是不懂经的经叔,国内最早翻译介绍了纳瓦尔的《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以及影响了纳瓦尔、中本聪、马斯克等大佬的《主权个人》。
不懂经知识星球,众多百万粉丝大V、千万及亿万富翁订阅。专注分享一人企业、一人创投主题,关键词:AI、IP、创投、科技及商业前沿的高杠杆内容。

未来的硬通货食物链:代码=数据=信息=内容=流量=注意力=货币=资本

一块钱顶100万:光速下的通胀与传统经济学的崩塌

15秒成为有钱人:美国版《挖呀挖》及它们共同的成功法则

万字重磅:未来10年财富游戏的金律与金线

马斯克最新荐文:为什么文化会赢?(深度认知战争、科技乃至自媒体)

费里斯X格雷厄姆:论人类财富游戏中超线性回报的来源

不懂经
《主权个人》:未来会活得很爽的有三种人,一是技术精英,二是各行业头部,三是有资本及良好判断力的人。本号专注后面两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