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境】为什么美国的经济调节政策不适应于我们?

文摘   财经   2024-03-10 18:14   湖南  

我们都知道,美元周期性的放水、加息和降息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此轮加息后,大家都在预测美元何时降息,偏偏美国通胀率一直下不去,2024年1月CPI增速又超市场预期,同比增长3.1%,预期为2.9%,2月仍可能维持高位,让市场又延后和下调了降息预期。

有次与朋友聊天,说起美国可以采取这种简单的经济调节方式,而这种方式对我们失效。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外部角度和内部角度一分为二地来分析。

我们先说外部。

从外部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美元是国际货币,具有霸权地位,池子量和流通量都足够大,随便一收、一放,都可以引起潮水汹涌般的效果

查数据可得知,2024年国际结算中,美元结算占比达到46.64%,较2023年同期还上升了6.5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的结算量只有4.51%,低于欧元和英磅,排第四位。同时,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占比达到58%,接近6成,而人民币只有2.9%,排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磅之后,居第五。

可想而知,美元一放水,超额供应的美元涌向世界各地,进行投资和购买资产,推高本国通胀指数的同时,也为被投资国带来经济繁荣,促使其资产价格上升。

而一加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元又奔流回美国,流出国则惨遭资产抛售,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同时,美元流回美国,推高本国的股、汇、债市场,比如,此轮我们看到的美股新一轮牛市和美元汇率持续走强。

等到牛市差不多,通胀也压下去,回流的美元赚足了钱,流出国的资产价格也跌到了地板上,美联储又启动降息,美元又可以出去抄底,横竖都赚钱。

我国看一下此轮加息周期中,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从上图可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前期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并于2018年初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贬值,并在疫情期间达到低点。2020年美国实行无限QE(量化宽松)放水,人民币复又升值,并在2022年初接近之前的历史高位。

而随着美元加息周期开启,人民币急剧贬值,分别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9月达到历史低位,目前有所回升,稳定在0.14左右,最高贬值幅度大约15%,目前约为12%。

欧元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英磅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欧元和英磅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如出一辙,前期处于贬值状态,2020年美国实行无限QE,本币也逐渐升值,但自2021年5月开始,汇率就开始持续下跌,较美元加息周期提前了将近一年,随着美元加息,继续贬值,至2022年10月触底回升,最高贬值幅度接近30%,目前约为14%。

日元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韩元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日元和韩元兑美元汇率的走势相似,前期处于缓慢贬值状态,2020年美国实行无限QE,两种货币也开始升值,但升值时间较短,自2021年初汇率即开始持续向下,较欧洲区货币更为提前。

而随着美元加息,持续进一步贬值,至2022年10月触底后趋于稳定,最高贬值幅度也是接近30%,目前也没有回到美元放水前(即2020年中)的位置。

埃磅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埃磅则很是悲催,之前一直处于低汇率,略有升值,而自美元加息开始,汇率几度下跳,较高峰期已经跌去了70%。

汇率走势之所以呈现阶梯状,是因为埃及执行官方汇率,由政府直接调整,近期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要求,将官方汇率按市场行情浮动,因而再次大幅下跌。

从上面我们可以总结几点:

一是各种货币的汇率均会随着美元的货币政策进行波动。美元大放水时,各国本币开始升值,美元开启加息,本币则开始贬值,美元加息停止,本币又逐渐企稳。

二是人民币是各种货币中最贴合美元货币政策时间进度的,严格按照美元放水、加息、停止加息的时间来波动。而欧元、英磅、日元、韩元等,均较美元加息提早了一年左右即开始贬值,并且日元和韩元在美元停止加息后持续维持低位,没有回到放水之前的水平,说明这些货币本身不如人民币强势,尤其是日元和韩元。

三是各种货币中,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是最小的,而埃磅则属于巨幅贬值。大概是因为,一则我国是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受冲击度较小;二则,美元资产多,美元需求大的国家受影响会更大。

试想,上世纪80年代,大量美元流入拉美、南美国家,带来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这些地区因获得美元投资而得以发展,美元一加息,资金突然间又跑了,使其流动性枯竭、资金链断裂。比如,本已步入发达经济体的阿根廷从此就一蹶不振了,几经收割之后,阿根延的汇率走势真叫一言难尽了,基本没有汇率稳定这回事了。

阿根延比索兑美元汇率月K线图: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量美元又流入了东南亚、东亚等地区,亚州四小龙也因此崛起,而随着索罗斯狙击泰铢,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美联储也适时吹起了加息号角,美元都流回美国,四小龙从此式微。

那时候看新加坡电视剧,剧中东南亚富豪破产,还不是很明白其中间的逻辑。

而此轮2022、2023加息中,我们分析可得知,我国使用美元资产较多的地方应该有三个,一是美元直接投资,二是证券投资基金,三是房地产企业境外债券。

我们在《基本面是经营学,股价波动是行为学》中讨论过,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中,直接投资流出1185亿美元,证券投资在2022年流出1918亿美元,2023年继续流出298亿美元,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一些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了美元债券无法兑付的危机。

所幸,我们的贸易流入近两年也稳定在了4000亿美元以上,再加上我们大量的外汇储备,对抗这点资金波动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我们上面说到的埃及,自身工业没有发展起来,还需要长期进口大量的粮食,美元外汇的来源又很依赖投资,所以一旦资金流出,就变成没有进的,只有出的了,汇率也断涯式下降。实在没有钱,就只能去找IMF借,比如近期,埃及就找IMF借了92亿美元买粮食,但是IMF又有它的要求,比如埃磅官方汇率要与市场接轨,所以汇率就一降再降了。

预期,如果埃及后期不能实现外汇盈余,就没有钱还款,估计还要继续头痛。

那么,再说回我们国家,1185亿美元直接投资流出感觉影响不会特别大,而两年合计2200多亿美元的证券投资资金,按汇率折算差不多1.6万亿人民币了,所以,我们的强烈感受是A股持续不振。

为了应对美元资金流动带来的影响,我们也是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比如,针对房市,自2023年国庆以来,监管层开始给房地产市场注入流动性,予以纾困资金、增信发债、“保交楼”专项贷款等措施,去年11月份,证监会还发布公告恢复房地产公司的重组和再融资。

看起来楼市在向稳发展,应该跌不出地板价了。

针对股市,自2023年10月四大国有银行公告其汇金公司将从二级市场增持其股份起,到春节前大量资金流向各指数基金,股市应该也算稳住了。

以前的美元加息带动美元资金回流,总会带动美股形成一轮牛市,那么此番美股不断创出新高也不是偶然的了。

赚翻的美元资金又可以蓄势待发,往其他市场抄底跌成地板价的资产了。不过,目测我国的资产应只属于低价资产,不属于地板价资产,股市的底也相当于被国家资金抄了,回流资金应该是抄不到地板价了。

而埃及等极度需求美元的国家,可能就难以回血稳定了。

前面我们分析到,人民币是各种货币中最贴合美元货币政策的时间进度的,可以说近期的波动基本是受了美元加息的影响,而去除这个因素,人民币是没有贬值趋势的。

那么,它的汇率会如何走呢?

从近期来看,现在大家都在预测美元今年X月降息的概率是多少,美联储也不可能一直站在利率高位上面,同时,外部股市都大涨了一波,只有A股处于低位,外围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势能,预期汇率走势应该是向上的。

而从长期来看,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而实行这个远景目标的路径又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5年跨过中等收入国家上限,第二步是到2030年GDP超越美国,第三步则是实现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人均GDP要达到3万美元。

经济学家已经做了测算,如果从2021年起保持4.7%的年均增长率,则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可达到2.2万美元;这是基于不变价的基础,如果再保持2%的年均通胀率,则可达到2.6万美元;再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提升到1:6,就可实现人均GDP3万美元了。

我也算了一下,我们2022年的人均GDP是1.26万美元,2023年因汇率波动折算起来又只有1.25万美元了。假设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到2025年按5%的增长计算,应该可以达到1.4万美元左右,第一步的实现应该没有悬念。

而第二步,到2030年GDP总量超越美国,单纯靠增长就困难了。2023年美国GDP27.4万亿美元,我国GDP按现在的汇率折算约合17.55万亿美元,假设维持4.7%的年均增长,到2030年就是24.20亿美元,如果美国的GDP不增长,我们也要汇率升值13%才能实现,当然,如果我们维持2%的年均通胀率,则汇率不变也可实现。

而如果美国GDP能达到2%的年均增长,则汇率要升值30%才能实现,当然,如果我们维持2%的年均通胀率,则升值6.5%就可以实现了。

所以,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大概率是要促进人民币升值的。

从现在起到2035年还有12年时间,不排除美联储还要搞一轮加息,不过,这个事导致的美元流动和汇率波动我们前面也分析得七七八八了,顺势做资产配置和应对应该是可以有套路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按人民币的结算及储备比重,我们不属于主导调节的,而是被调节的,也只能跟随起舞了。万一哪一天我们能达到如美元般的主导地位,届时要不要像美元这样干也是有待商榷的。

上面说的是外部角度,我们再来说内部角度。

其实不用怀疑,我们正处于一个去杠杆周期,因为很多文件都会提到一个词“化债”。化债,不就是去杠杆吗?

瑞·达利欧在解说“经济是怎么运行的”时提到,在去杠杆时期,利率调节的作用已经不大,因为利率已经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利率已经降无可降,且这个时候再降利率,大家也借不动钱了。就像大家都在分析,2023年我国M2增加了28万亿,这些钱都去哪了。

去杠杆的方法有四种:削减支出、债务重组、财富再分配和发行货币。

首先是削减支出。

这个我们有感受,近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在降薪,缩减支出。前阵听朋友说,他们研究单位去年降薪了大几万。但是,如我们在《Gigi的多元思维模型(四):经济运行》中所说,一方的支出是另一方的收入,一旦一方削减支出,另一方的收入也减少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更不利于去杠杆。

202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是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显示我们削减支出之后又开始增加支出了,那么,另一方的收入也可以相应增加了。

其次是债务重组。

我们经常听到的XX地方债务展期,或者利息重新核定,都属于此类。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我国的赤字率目标是3%,对应4.06万亿赤字规模,新增3.9万亿地方专项债,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不列入赤字;发行5000亿支持三大工程的PSL(抵押补充贷款)。

地方政府化债,中央财政扩张,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属于一种债务重组。

再就是财富再分配。

财富再分配是指向富人征税,我们主攻的共同富裕应也属于此类方法。

最后是发行货币。

经济学上有货币像水又像蜜的说法,就是说,除非采取直升飞机直接撒钱的方式,货币可以瞬间均匀到达受众,一般情况下,货币的发放总是经由一个出口流向社会,这个流动的过程总是需要一段时间,就像把蜂蜜倒入水中,开始它总是凝结成一团,慢慢的才逐渐扩散。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采取直接发钱的模式,就类似于上面说的直升飞机直接撒钱,而我们一般采取信贷的方式,经由一个“出口”流向社会,再对外扩散就需要一个过程,且会向部分少数节点集中,最终形成了银行储蓄等形式,增加不了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并且强调“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要使“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成为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向,大概就是精准放水,务必促使形成消费的意思。

现在想来,经济政策就是要引导资金的流向啊。

我们在《Gigi的多元思维模型(四):经济运行》中提到,推动经济运行的动力有三个,一是生产率的提高,二是短债务周期,三是长期债务周期。从长期角度来说,生产率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促进经济发展,本质上是要提高生产率。

去年9月,习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近期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也是近期各种媒体文章中的高频词。一方面要搞“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搞“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宗旨应该就是要提高生产率了。

如此看来,从内部角度来说,我们也是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力求和谐地去杠杆,以实现国家和经济的发展目标。

结语

我们从外部角度和内部角度两方面分析了为什么美国那种“放水、加息和降息”组合拳式的经济调节方式不适用于我们。

从外部来说,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量和储备量都不足以跟美元抗衡,我们还处于跟随应对的地位。

从内部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力求和谐地去杠杆,而去杠杆时期,简单的利率政策已经难以发挥作用。

虽然目前我们股市和汇率仍处于低位,但相较于日韩、埃及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已经算波动较小,受影响度较低的了。


MORE
往期推荐

【第三重境】Gigi的多元思维模型(四):经济运行



第三重境
洞察·获得·价值寻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