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音
文/虹笙
2019年初夏,在北京国子监门口排队买票,凭着对普通话中所携带乡音元素的准确辨别,我问排在我身后、正与一位漂亮女士说话的先生:您是周大新老师吗?先生一时惊讶,我马上补充说:我是南阳人,在报纸上见过老师照片,又听您口音像南阳人,觉得您就是周大新老师。——果然,这位身姿挺拔的先生就是南阳籍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周老师对我这位贸然相认的小老乡很亲和,不仅添加了微信,还叙说了家常。其时,老师的《天黑得很慢》已出版,《南方周末》对老师做过专版访谈,我在出差的高铁上认真看过这篇专访。天宽地阔人海茫茫,而我,竟然在国子监门口与老师邂逅。——这拜乡音所赐。
后来,我时不时发自己的诗歌散文给周大新老师看,老师总是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我继续努力。
南阳方言是“中原官话”,属北方语系,改说普通话不难。我从走出南阳盆地的第一天,就开始说普通话,方言在与家人打电话时专用。尽管很多人都说听不出我是哪里人,因为普通话相对标准,但我自认为说的依然是“南普”,——南阳普通话。听很多南阳籍人士说普通话,我能一耳朵听出“南普”的痕迹。那仿佛是骨子里自带的东西,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蛛丝马迹,让你与故乡关联起来。有时候是一种特有的发音,有时候是一些特定的词汇。外地人听不出来,但本地人能捕捉到。周大新老师也是少小离家,已近古稀之年,但一口普通话里的乡音痕迹,还是能被我辨认。
短视频刚流行的时候,刷到一个南阳人用普通话演绎南阳方言,说“两只小鸟并排ge jiu(蹲)在树枝上,一个小鸟对另一个小鸟说:bai(别)挨住我,你往边儿上挪挪!挤得我羽毛都ku chu (皱巴巴)了”,听得我当时把刚喝进口里的茶喷了出来,哈哈大笑不已。用普通话演绎出来的方言实在是滑稽搞笑,而外地人根本不明白你笑什么,听不懂这两只小鸟说的是什么“鸟语”。乡音,是同一个地方出生长大的人彼此相认的密码,他们懂得一些外地人根本听不懂的表达,并能会心一笑。
作者简介
虹笙,原名杜红升。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经济师。出版有《虹笙文集》(包括诗集《在最美的光阴里》、散文集《向着太阳走》)、《时光玫瑰》(五人散文合集)。现居北京。
年度执行主编:萍子
编 辑: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