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部落||平洛古道之历史印迹/顾老

文摘   2024-12-19 11:13   河南  




平洛古道,平城(山西大同)至河南洛阳,途径朔州、忻州、太原、长治、晋城。古道两端之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乃中国佛像巅峰,自古无出其右。古道要塞雁门关,正史抑或武侠,皆为神般存在。复寻当年之古道,行至偏僻荒野,才能窥见些许段落,但沿途古迹丰富,遗立风中,诉说着曾经之兴衰荣辱。






平洛古道之历史印迹


文/顾老

代国往事如烟


平洛古道北起点,为代国。今山西大同及河北蔚县一带,留有代王城遗址等古迹。传说商汤时,封代子于此,故名代国。东周及后,北方游牧部落逐渐兴盛,侵袭燕、代、邢、卫等北地诸侯,代国迅速衰落。至春秋中后期,晋国崛起,代国依附晋。公元前476年,晋卿赵简子卒,其子赵毋恤承袭卿职,史称赵襄子。籍由赵简子丧事,赵襄子邀代王来吊孝。代王夫人乃赵简子长女赵婉,二人十分恩爱。听闻岳丈归西,代王随即前往晋国。赵襄子在山神庙为代王洗尘,席间却命人杀代王及随从,随即兵锋直指代王城。
赵军有备而来,兵多将广,代国军民誓死护国,无奈实力悬殊,实无胜算。代王夫人献城,以保全城军民性命。赵襄子毁代王家庙,然后息战。晋国兵不血刃吞并代国,同时为赵氏分裂埋下种子。代王夫人赵婉随赵襄子回晋,路过山神庙,虔诚为亡夫祈祷,后自杀身亡。后人将赵婉与代王合葬于山神庙旁。赵家兄妹无法饶恕赵襄子,大哥赵伯鲁自此不再参政,小弟赵浣与赵襄子不复相见,小妹赵素失望心死,遂移居山神庙,终生与赵婉之墓相伴。

代王城遗址    @菩提树拍摄

进入战国时代,赵国位列七雄。代地处赵国最北侧,与蒙西草原衔接,草美马肥。很长一段时间,赵国对外扩张始终瞄准中原方向,北疆代国被日益边缘化,几乎消失于史书。直至赵襄子后人赵武灵王横空出世,代国才重新回到历史舞台。赵武灵王雄才伟略,果断放弃中原诸侯争霸,转而征战位于腹心的中山国和西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为实现战略目标,代国不可或缺。其一,代国位于中山国之北,与之呼应,可对中山国进行南北夹击,事半功倍。其二,代国近草原且多骑兵精锐,是为征服西北游牧部落之最佳基地。其三,代国地接燕国,可威胁其侧翼。
赵武灵王对代国极为看重,暗地在代国故地筹备训练赵国第一批骑兵,更数次亲赴代国,了解实情,以实施胡服骑射之制。一日他心血来潮,仅带两名侍卫,暗访骑兵训练情况,被哨兵发现,紧追不舍。赵武灵王和侍卫慌不择路,跑进一座山神庙,被人藏起,逃过一劫。
数日后,赵武灵王率文武大臣,浩浩荡荡至山神庙致谢,却只见一片废墟,年久失修,荒草衰墙。据说这正是当年赵素出家之山神庙,已荒废百年。有通灵者称,三天前救赵武灵王者,乃赵素之愿力所为。赵武灵王下令复建山神庙,虔诚礼拜。该庙现遗址尚存。

上党群雄鏖战


长治,平洛古道要地之一,古称上党。“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西护秦川,东控中原,历朝历代,兵家必争。
公元前376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上党归韩国。上党为三晋腹地与中原地区联系的战略要地,奈何韩国实力不济,无力以守。赵魏韩纷纷于此争城扩地,成对峙之势。攻上党,可兼并韩国,亦可分离赵国东西领土,更可居高临下对赵、魏形成地缘优势,故秦国强大后,首先对韩国用兵。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韩国上党郡与本土联系。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至秦,请献上党,求秦息兵,秦王允。
然河东诸国,以秦虎狼之师、苛政酷法,民众极度恐惧归秦。时上党郡守冯亭,爱民心切,以赵魏韩同出于晋之由,携上党百姓及十七座城池献赵国。
此时上党之于赵,乃烫手山芋。平阳君赵豹,主张不接受上党郡,否则将与秦大战。平原君赵胜则认为,不战而得十七座城池,乃天赐大利,为此可不惜一战。平原君在朝臣中可谓一言九鼎,赵孝成王遂同意接受上党。同时封冯亭为华阳君,继续执掌上党郡,命平原君前往接收上党户册。
上党郡得而复失,秦王怒,战书下至邯郸城,同时派王龁为大将,进发上党。赵王则派老将廉颇为帅,率军在长平安置百姓。
战国最大战役,秦赵长平之战,一触即发。

长平之战    图片来自网络

秦军凭借兵多将广,连胜数战。廉颇遂高筑工事,固守不出,以避秦军锋芒。双方胶着,持续近三年。
战国中期,苏秦兼佩六国相印,河东诸国合纵为一。眼看赵国势危,魏国、楚国秣兵厉马,欲助廉颇一臂之力。秦国远途奔袭,最忌久拖。偏偏赵王自乱阵脚,派郑朱赴秦国求和。赵国虞卿预言:“和谈必不成,赵军必被败”。
秦王隆重设宴,佯装议和,借机高调宣扬,魏、楚以为秦赵和好,遂罢兵。秦却暗中增兵长平,秘派战神白起替换王龁,更命人在邯郸散布谣言,言秦军不惧廉颇,独畏赵括。赵括出身兵家,其父赵奢乃赵国名将,曾大败秦军。赵括却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经大战洗礼。
赵孝成王果然上当,以赵括替廉颇,主动出击。白起佯败,诱敌深入,合围。赵括战死,45万赵军,除240名未成年士兵外,全部坑杀,创中国战争史之最。赵国万家举孝,赵括一族改姓为马。赵国再无战力,六国皆受威慑。秦统一六合,终无悬念。
白起,战神,没有之一。出道后,从无败绩,为秦一统天下,居功至伟。然长平之战后,秦王赐其三尺白绫。个中缘由,《史记》无解。历代史家多言,杀戮太重,有违天道。

平城迁都之殇


晋武帝司马炎,文韬武略,“太康之治”历时十年,与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齐名。然终不免私心,传位愚笨太子司马衷,以致八王之乱、五胡入华。一百三十五年,二十余政权粉墨登场,史称五胡十六国。
这一段乱世之终结者,鲜卑拓跋氏,起步艰难、内忧外患。直至公元386年,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大败,元气大伤,拓跋珪趁乱复立代国,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公元398年于平城称帝,年仅十五,国号魏,史称北魏。拓跋珪于平城设置司州、代尹和平城县等各级行政机构,依邺城、洛阳和长安之布局规模建设平城。至太武帝拓跋焘时,平城已从荒芜小镇,转身繁华都市。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朝,与南朝刘宋隔江相望,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71年,拓跋宏继位,深感平城“乃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难以掌控中原,更不利于统一南朝,遂欲迁都洛阳。囿于王公大族在平城已各得其所,迁都之策阻力重重。
孝文帝拓跋宏心生一计,于公元494年以征讨南朝为名, 御驾亲征,率军长途跋涉。9月行至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军困马乏,辎重粮草不继。众将请命休整,帝执意行军、不得延误;众将再请,帝曰:“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众将虽不欲迁都,但为止南伐,只得拥护。
拓跋宏使命感极强,他不止要迁都,更要全面汉化,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籍贯、定族姓等等。在拓跋宏的主持下,北魏的汉化达到了顶峰。种种举措,对北魏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改善胡汉关系,影响深远。但由于政策推行过严过快,众人一时难以接受,鲜卑贵族拖延抵制尤甚,给北魏政权解体埋下祸根。
公元495年,皇后冯氏(大臣冯熙第三女),因着鲜卑服、说鲜卑语,被贬至洛阳瑶光寺出家为尼。公元496年,太子元恂被不满汉化大臣蛊惑,杀守卫士兵,欲返平城,触拓跋宏之逆鳞,随即被赐死,时未满十五。皇后、太子犹未能幸免,遑论旁人。高压之下,矛盾愈烈。在随后胡太后临朝称制短暂繁荣之后,大乘之乱、宣光政变、六镇起义、河阴之变相继而发。公元534年,拓跋宏迁都40年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进而为北周和北齐,分别为权臣宇文泰和高欢所篡。鲜卑拓跋政权寿终正寝。
拓跋宏迁都洛阳,为平洛古道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后世观之,迁都无疑英明之策。但这一决策并未给北魏带来应有之红利,反而加速了政权瓦解,着实令人唏嘘。

应县木塔    @菩提树拍摄

平洛古道,经草原入中原。恒山横塞其守护,五台诸佛为其加持。汾河奔腾千古不息,木塔无言遗世独立。尧帝建都平阳开盛世,李渊起兵晋阳建大唐。平洛古道吟唱夙昔,清风吹歌入空,古曲绕行云飞。








作者简介




顾老,理工男。户外运动爱好者,菜鸟级。三毛部落首批特约作家、2016年度最佳作者。


作者古道系列文章

三毛部落||蒙古古道之儒释道之光/顾老

三毛部落||更路古道钩沉/顾老

三毛部落||琼崖古道之圣迹遗踪/顾老

三毛部落||琼崖古道之英气长存/顾老

三毛部落·文踪|琼崖古道之巾帼英雄谱/顾老

三毛部落||矛盾的大石古道/顾老

三毛部落||道不尽的秦直道/顾老

三毛部落||漫云古道漫谈/顾老

友情支持

年度执行主编:萍子

编             辑:小苒

三毛部落
汇聚中原具有赤子之心、热爱文学且已有所成就,尚在追求更高境界的人士一路同行,组成的散文写作班底,共同写作、出书、结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