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部落·行走||​歌曲《小白杨》背后的故事/楚晓俪

文摘   2024-08-11 09:46   河南  


歌曲《小白杨》背后的故事

♣ 楚晓俪

这是九月的一天。也是新疆塔城地区阳光明媚的一天。

沿着G219国道一路向西,我们朝着传说中的“小白杨哨所”进发。

秋高气爽的万里晴空下,一路上鲜有人迹。这是从巴克图口岸通向赛里木湖的必经之地,向国道两侧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满目是土黄色的戈壁荒漠,场景显得既奇幻又有掩不住的荒凉。

小白杨哨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的脚下,‌是中哈边境上的一座哨所。‌它始建于19628月,‌原为塔斯提边防连前哨,‌后因歌曲《‌小白杨》‌的传唱而享誉全国,‌并被更名为“小白杨哨所”。‌

《小白杨》是绿色军营人人会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歌曲里唱到的小白杨,就生长在这个名叫塔斯提的哨所里。这个哨所位置偏远,‌环境恶劣,‌但边防官兵们靠肩扛、‌背驮、‌手挖,‌在荒山野岭上建起了营房。‌

土黄色的背景下,当我们远远看到期待已久的小白杨哨所出现在车窗外,看到瞭望塔上那一面飘动的红色时,禁不住欣喜不已的心情,匆匆向那飘扬着红色旗帜的方向奔赴而去。

走进小白杨哨所的大门,一座白墙红瓦的建筑平房首先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之下,“小白杨哨所展馆”几个大字格外耀眼,旁边左右两侧的墙壁上,还题写着“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字样。

不远处的阳光下,巍然挺立着的,就是40多年前栽下的那棵小白杨,如今它已长成参天大树,树干上,系着国旗一样鲜艳的大红色绸带,这棵高大的白杨树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家争先恐后地排着队等候在树下拍照合影、打卡留念。

不用说,小白杨哨所是G219国道上的网红打卡地,而这棵越长越高大的白杨树,则是小白杨哨所里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了!

跟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与母亲、女儿也入乡随俗,一起汇入了拍照留念的大军。

一队中学生模样的少男少女热闹拍照之后,一排身穿军装、身背钢枪的英姿飒爽的女兵,也一一站到了白杨树前,她们立正、举手敬礼,那姿势那表情,仿佛不是与一棵白杨树在合影,而是与一位朝夕相处的战友一起,在接受来自将军的检阅一般。

当时近中午,簇新的展馆与高大挺立的白杨树相映生辉,在阳光照耀下,白杨树叶发出粼粼的波光;如今已然绿草萋萋的山坡上,一面硕大的五星红旗铺展开来,与远处山坡上哨塔顶端的红旗遥相呼应……‌

随着人流,我走进展馆内,一睹小白杨哨所“前世今生”的由来。

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前哨。塔斯提在哈萨克语里是“石头堆”的意思。那时这个哨所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堆”,四周全是光秃秃的石山,方圆10公里范围寸草不生,更不见树木。可以想见,塔斯提哨所就是建在这样的一片石头堆上,默默坚守着它戍边卫国的使命。

流连于展馆内,一帧帧照片无言地讲述着小白杨哨所的昨天与今天。

从展馆的照片中,我们了解到小白杨歌曲的由来,也了解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塔斯提战斗。那是中苏关系紧张的1969年、冷战时期中苏边界冲突之一。

1969610日,苏联边防部队阻挠中国牧民的正常作业,他们出动步兵、骑兵50余人,沿塔斯提河谷越入中国境内,强行驱赶我方羊群、绑架兵团牧工。塔斯提边防站排长李永强带领9名战士前往事发地,与苏军进行交涉,双方相持二十分钟。苏军趁我方后撤时开枪射击,打死一名兵团牧工。忍无可忍情况下,智勇双全的排长组织战士们奋起还击,当场击毙苏军6名、马匹3匹,迫使敌人停止了进攻。

正在沉浸于战斗的氛围中,从展馆的图片上,我突然有了一个别样的发现:除了排长是来自陕西外,参加战斗的其余九位战士,清一色的来自于河南,你看:两位班长文有江和朱鸿彦,分别来自河南长垣和河南栾川,副班长雷太兴来自河南临汝;其余6名战士清一色来自河南柘城,都是1969年当年入伍的新战士。

我不由得在内心默默感慨:看我河南儿女、保家卫国的骄傲!心里也因他们而涌起无比的自豪与赞叹。


塔斯提哨所因战斗而知名,因歌曲小白杨的传唱而享誉全国,并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小白杨歌曲传唱的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1982年春,哨所入伍刚两年的伊犁籍锡伯族战士程富胜回家探亲,他给妈妈讲述了哨所的风沙大、吃水要人拉肩扛的艰苦生活。

到了要返回部队的时候,母亲把10棵自己家里培育好的杨树苗用红布包好递给程富胜,千叮咛万嘱咐:“杨树耐得寒,抗得沙,咱家的杨树长得高、长得壮。你要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

程富胜听得懂母亲的意思,老母亲文化不高,说不出什么响亮的话,意思是家乡的杨树成排成行,耐得寒,抗得沙,栽到哨所肯定能活了,想家时就看看白杨树,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10棵小树苗带回哨所后,战士们高兴地围在树苗旁,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挖了坑,没有适宜小树苗生长的土,战士们二话不说,到离营房10公里的地方背回黑土;没有水,战士们就到5公里外背水。战士们从刷牙洗脸中节约下来生活用水,全都“喂”给10棵小树苗。但由于干旱缺水、生存条件太恶劣,这些小树苗不久便相继枯死,只有距离哨所最近的1棵顽强地成活下来。

这是生命的奇迹,战士们爱护这棵小白杨形同爱护自己的生命,在战士们的呵护下,这棵小白杨而今已是参天大树。战士们对它精心呵护,它也如同战友一般,天天陪伴着哨所战士守卫着边防。

官兵们栽种小白杨和悉心照料小白杨的故事,被一名战士写进了日记,其中有“小白杨与我一起守边防”的句子,当哨所办宣传板报时,这篇日记被抄在了黑板报上。

1983年,词作家梁上泉先生来到哨所采风,听到战士们讲述的栽种小白杨的故事,看到黑板报上书写的小白杨的文字,目睹官兵们坚守边防哨所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那种默默无言的坚守和奉献精神,令这位词作家深受感动。尤其是战士在日记中写下的那句“小白杨伴我一起守边防”令他记忆深刻、感同身受。

之后,他到大兴安岭体验生活,再次看到高大的白杨树,白杨树再次触发了作家的灵感,激情之下,《小白杨》歌词从他的心底喷薄而出: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 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 来…小白杨 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不久,这首歌词经由曲作家士心之手谱成了曲,著名军旅歌手阎维文在1984年的“八一”晚会首唱了这首歌曲,歌曲朴实无华的歌词、亲切流畅的旋律,经由阎维文高亢明亮的嗓音、声情并茂的演唱,立即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迅速传遍军旅内外。春晚以及各种晚会频繁演出这首歌曲,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八一”晚会,《小白杨》都是必不可少的军旅题材代表作品。

2014年,总政歌舞团在小白杨哨所开展了“歌声飞过三十年”纪念活动。

2019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在深圳卫视演出时告诉观众,“小白杨是自己从艺后的第一首歌”,35年来,这首歌走进了军营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阎维文坦言,“当初没有想到这首歌一经推出会这么火”。

记得小白杨哨所展馆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战士们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卫国戍边的责任担当、落地生根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凝聚形成了“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这首歌为什么会这么火呢?是的,正因为这首歌里浓缩并饱含了小白杨精神,所以会家喻户晓、恒久流传。

随着歌曲的流行与传唱,作为歌曲创作之源的塔斯提前哨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025月,驻军某部将塔斯提哨所更名为“小白杨哨所”。

如今,象征着“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的文字,被镌刻在哨所内醒目的墙壁上,似哨所官兵呐喊出的铮铮誓言,彰显着忠诚戍边的坚强决心。

“小白杨”这三个字,早已不单是哨所和那首耳熟能详的歌名,它已成为激励官兵忠诚守防的精神支柱和感情寄托。据悉,哨所不仅保留着每次集合必唱《小白杨》,就连每次点名,当点到“小白杨”时,官兵们都齐声答“到”!

如果能亲临现场,那该是一种怎样令人感动的场景!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小白杨哨所先后被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成为驻地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每年都会有近万名游客慕名来到小白杨哨所参观。

在完成戍边守防任务的同时,哨所官兵主动担当解说员,为游客讲解哨所及小白杨歌曲的来历,人人争当小白杨精神的传播者。

如今,‌小白杨哨所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吸引着无数人来此参观,‌ 感受边防战士们的艰辛与付出。如果你有机会到新疆,‌不妨去小白杨哨所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诉说着边防战士们的感人故事。

站在小白杨哨所的最高处朝着边境线的方向看去,远远地能看到新的塔斯提哨所,点点红旗的颜色,随着哨所一起矗立在远处的山峦之上。



作者简介


楚晓俪,女,资深媒体人,党报记者,副刊主编。32年新闻从业经历,有多篇新闻作品入选河南省及国家级好新闻评选并获奖,多篇理论文章见诸新闻类专业刊物。爱好广泛,尤喜音乐和朗诵,关注文史与公益。

年度执行主编:萍子

编             辑:小苒

三毛部落
汇聚中原具有赤子之心、热爱文学且已有所成就,尚在追求更高境界的人士一路同行,组成的散文写作班底,共同写作、出书、结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