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一说朱斌)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首句着笔写远景,“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先是天空一轮白日西沉消失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次句由楼下近景奔流的黄河延伸,直至远方的海洋。这样,西边的落日和东边的流水,把看得见的落日和意念中的大海(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结合起来,把当前景与意中景巧妙溶合为一,由远及近再及远,虚实相生,一静一动,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斜阳西沉,黄河东流。在太多诗人笔下,弥漫着时光一去不复返的萧条和惆怅,本诗后两句却翻出崭新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另外,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总之,这首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白话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附:2011年9月,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对唐诗影响力的研究,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登鹳雀楼》排名高居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