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虽然本鉴赏看中了小诗的结尾,但不得不提的是这首诗前两句意境是极美的,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这自然能让人想起李白的“疑是地上霜”,鸦鹊们乖乖栖卧在树上。“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湿漉漉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冷气袭人,秋露打湿了院子中的桂花。另一种理解是,我们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诗人在抬头望月,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看,第二句的意境,更加悠远丰富,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都在那里吧。
“今夜月明人尽望”,望月思亲是赏月诗歌永恒的主题,作者也不例外,但他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普天之下有多少人都在在望着这轮明月怀远思亲呀,于是,水到渠成,他吟出了最后一个问句——“不知秋思落谁家”,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呢?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自己绵绵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白话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附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