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大家,起码要有好的观察力垫底,白居易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下面这首即为明证。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是在自求远赴杭州做刺史的途中。他终于摆脱了朝廷政治的阴霾,沿长江边前后看到两个场景,写作了此诗。
一个场景是夕阳落照,“残阳”大概已接近地平线,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当然,“铺”字比“照”字显得更新颖也更平缓,秋天的夕阳有一种异样的柔和之美,这道夕阳来到江面竟使江水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观,“瑟瑟”是一种碧绿色的宝石名,估计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这样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立刻被诗人观察到了,摄入小诗之中。
时间在流逝,月亮升起来了,农历九月初三,月是上弦月,其弯如弓。新月初升,凉露下降,诗人低头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不就是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吗?这是一处明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还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抬头瞧,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又是一处明喻)。诗人马上又把一高一低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喜欢这样的景象,脱口赞其“可怜”,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白居易的心情着实不错呢。
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奇丽;新月东升,露珠晶莹可喜。作者带着他善于观察的眼睛,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画面,组接成一首可爱的小诗。
白话译文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附:晚唐杜牧《沈下贤》也有类似一句:“一夕小敷山下路,水如环佩月如襟。”意象和手法很是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