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燕子(唐一诗一技之怀古诗中的“历史见证人”)

文摘   2024-11-21 14:54   河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是六朝(乃至更多朝)古都,它在历史上有一大串别名,是古人怀古打卡圣地,谁来到这里都得长叹一声:昔日的首都咋变成这样了?刘禹锡也在这儿写了一组《金陵五题》,“乌衣巷”是其中他最得意的一首,也曾让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确实是怀古名篇。

朱雀桥和乌衣巷都是南京的具体地名。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此桥与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而这两个真实地的名竟然又在形式上格外对仗,真是“佳偶”天成,美感顿生。

第一句,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和野花,一个“野”字,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这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野草一片,实在是萧条,以上是实景。下一句“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落照应该是诗人强加的衰败况味,用夕阳写忧伤,在古诗里举不胜举,在这里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烘托作者感觉世事沧桑巨变的一声叹息,一抹斜晖中,乌衣巷的氛围寂寥而惨淡。

开头两句是景物变化,后面两句是人事变迁,很多诗人都表述过这里的变化,例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等等,都不如刘禹锡构思独特,他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历史“见证人”——燕子。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它们见证了昔日的繁华,也见证了今天的平凡。

诗人们写怀古诗总喜欢找一个意象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刘禹锡还曾请过深夜照过女墙的“淮水东边旧时月”,杜牧选取了台城河岸上“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柳树,而刘禹锡的这只燕子,是颇受后代方家认可的,记得元代赵善庆写过《山坡羊·燕子》,里面有“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二句,就是出自刘禹锡这首诗,可见其流传深远。

飞燕形象的设计,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今昔对比的作用。诗人的感慨在整首诗中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和意象之中,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白话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

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生活微幽默
用幽默的态度给生活加点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