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叠水河畔,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反攻阵亡将士而修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500个县沦陷于日军暴虐之下,腾冲是通过与日激战收复的第一个县城。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重振国威,开启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1945年底修建此园,成为国人凭吊祭奠抗日英烈之地。墓园由甬道、忠烈祠、烈士墓冢、烈士纪念塔以及“夏伯尔等十四名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墓园”组成。
2013年,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地政府投资1.5亿元在墓园之侧建起“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并在纪念馆西侧建有4米多高、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16900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日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的民众等英烈名字。
我一踏进纪念馆一楼大厅,被钢盔组合三面墙体震撼了,那一顶顶排列有序、层层叠叠的钢盔下面是空的,只是用铁钩顶着。每个钢盔下面原本都是血气方刚、英气逼人、青春鲜活的生命,他们曾是多少年迈的父母盼等儿归的面孔,又是多少妻子巴望丈夫凯旋归来的微笑,还是多少孩童期盼的从未谋面的父亲样貌……然而他们的身躯已长眠于地下,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无数钢盔还端立昂首,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还挺立着,中华民族的气概永远屹立着!
腾冲是滇西战略重镇,地形十分险要,处在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城东门有龙川江绕城而过,成为天然的防御屏障,南门外是来凤山高地,拱卫城池。同时又处在交通要道,腾冲至八莫、至龙陵、至保山三条公路皆通此咽喉。日军强占腾冲之际,死于日寇炮火枪弹的当地民众达13000多人,毁坏房屋2万多间,炸毁大桥9座,抢去粮食6000多万斤,抢掠牲畜5万多头,同时还投放细菌病毒,致使无数百姓烂胳膊断腿,五官糜烂不堪,给当地人民造成无尽的灾难。
中国远征军挥师反攻,以霍揆章将军领导的二十集团军为主力,经过松山战役,强渡怒江,血战来凤山,冲破敌军的重重封锁,无数将士在飞机大炮的战火中阵亡,经过50多天的激战拼杀,终于在1944年9月14日,攻克腾冲,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城墙上空。
我从纪念馆上下两层展厅出来,心情无比沉重,径直往西拐,来到一百多米长的远征军名录墙下,向十几万英烈名录墙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这不只是英烈墙,是他们以不屈的躯体和英勇,在大地上筑起的长城!随后,将几束鲜花分别祭献在忠烈祠和墓碑下。墓园并不觉得阴沉肃然,倒觉得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公园,其间树木苍苍,花草簇簇,各色花儿悄然绽放,蝉声长吟,鸟鸣不绝,仿佛都在抚慰地下的英灵。
有个娃娃兵的铜制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挺直腰杆信心满满的神情,穿着大人的军装,看似很不合体却蛮有精神,身背水壶和背包,脸面稚气未脱,右手翘起大拇指,分明在说:抗战必胜!据说这尊雕像,是作者根据一个真实的小战士名字叫陈有礼的人雕塑的,又有人说远征军中有7000多娃娃兵,其中年龄最长者15岁,最小者9岁,创作者是依此群体择其典型创作的,不管创作者取材于何种元素,都不失人们对他们的敬仰。被定格在岁月里童真微笑的雕塑,那只右手和拃起的大拇指,被人们爱抚触摸得光洁发亮,与日月同晖 !
(作者简介:罗锦高,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生于1956年11月,祖籍福建上杭,客家人。当过农民、教师、记者、编辑,业余喜欢读书写作,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多篇,多次获奖。著有散文诗歌集《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