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道
文/李茂荣
我禀性愚纯,生路艰辛,却好思维,似有所得,在网上发了些人性方面的言论,少有人附合,大家好像不以为然。让我感觉我说的并不是常人关注的东西,所以和之者寡。突然我想到了老子《道德经》的那段话:“道可道非常道”为此,我读了几遍这段话,有点自己的认识。我也没全看道德经,就《道德经》开首第一卷,谈谈我的看法。
道,纯粹就是一个路线,表达事物运动变化生死存无的内在规律,轨迹、道理、原由,属哲学范畴。道——哲学,可以言说表达,但不是俗常的理论。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不是生活中人们争多论少的礼义规则。它是常人难以理解明白的事物深内的抽象知识,没有谁学了哲学才去生活的。所以它是非常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在规律上行走而不探究的抽象理论。我觉得,老子《道德经》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表示他所讲的不是一般的道理。
事有凑巧,唐代有个李荣,与我名字少一字,我叫李茂荣。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他说:“道者,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以询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李荣目录“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司马光的诠释接近这种观点。
说什么总得有个名头,或者叫名称概念,如此才能表达事物,才可以与人交流,我们可以用名称去命名事物,没名的话给起个名。“道”就是一个名。所以说“名可名”。但“道”这个名是不循常的名,它名下无实物,讲的是事物根本关系原理,无形无象,虚无缥缈的。它的有无相生,无生有等一些名词也是非常的名。这种非常名的道,讲的才是事物的根本根源。
有一种观点认为,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概念或事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或事物。告诉我们名称只能表示事物的表象和现在,无法触及本质。强调任何试图用言语固定和描述“道”和“名”的行为,都会使其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永恒性。这与上句没有衔接倒使人糊涂了,我不敢苟同。
道是天地形成之前,一个无名无形的至高存在。它无名,但却是天地宇宙的本始,起名为道,按有名说,它就是万物之母了。阴阳转化,继生万物,一切存在的本源,就是道。依现在说,矛盾规律就是一切事物普通的的根本规律,相当于这个无名的最根本规律——道,它是万物的母亲了。
人没有私欲杂念、名利追求、患得患失的状态下,才能静下心来,才能客观深入地观察研究到事物间的联系和内部变化根源,运动规律,领悟到道的精妙。
人有欲望,做事中有要求时,就会关注具体事物,观察其表面细微变化步骤,清楚事物的边界和实际应用的价值,即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以达到全面掌握事物以利目的实现。
无欲有欲,观妙观微,此二者同样一个出之对事物的认识,而名称各异。可以说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说法,都是用抽象思维去深刻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用道的根本规律指导认识具体事物,又从事物的表面细微入手,深入探讨事物一层又一层的玄秘的道理。用我们现代做比方,钻研哲学和具体学科就是不一样的,哲学中的八大规律尤其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这个宇宙的普遍规律,可以说是任何事物的根基源头父母,哲学就是不同常理玄奥的道理,它是指导我们研究社会自然指导武器。哲学就是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根源所在,是认识世界发展变化的大门。玄之又玄就是说明它远离日常人们思想,无法形容罢了。
老子这一段话就是向人们说明道是什么,从哪来的。后面老子从各方面阐述了道的种种表现。那时没有今天一分为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概念或叫名词,老子用实事的讲了有无隐显生死善恶强弱进退屈伸……等等事物两方面的情况。阐述了事物相反相成又向对立面转化的道理。注重从事物另方面入手,人为活动,达到目的。如以屈求伸,以谦求强,以退为进,无为而为等。道德经内容非常多,包罗万象。我觉得,大体上,道经是展现客观是什么,德经是人该怎么做。合道即是德,德到即事成,无为而治,不求而得。
古人在表述事物的词语尤其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词还是欠缺吧。老子用了玄呀妙呀奥呀的词表示他的所见、抽象的形象是一般人难达到的,使我们有时不理解,费心思。但老子究竟能看到什么,我们能看到什么,这世界还能有什么,通过我们思维得出自己的答案,也不能把它想的太深,产生恐惧,而阻碍我们对道德经的认识。
我们都入地上天,肯定比古人知得多。我想我们应该大胆解释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就是发挥思维想象,脑迹宽阔,把世界万象总结了一定的道理,用当时的话语表示出来。他的理论是概括性的抽象性的,你从不同方位可做解释,我看到好几种解释都不一样,又基本都说得通。我们不要对其想得太深,也不要太具体,好像老子看到了宇宙生成过程。老子的理论是哲学,也正确,你填充什么都可以,但也不能过分神话,好像今不如昔。
我总结一下,老子的道就是现代哲学研究的问题。它是抽象的,存在于一切学科,万事万物中的普遍规律,是渠道而不是内容。不是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具体学科研究的各自的表现所见。哲学是统领一切事物的,所以它是众妙之门。
我理解老子的思想是:日月星辰一切事物都是从没有(无)到有、又衰退完结的。从宏观说:这个世界是无的,万事皆空的,无论什么都是暂时的,都要来于无归于无。无是这个世界无形的底板,无是最大的,是万物之根。无中生有,事物从无(未有)到有(生)到壮大再到无(死),又从有归无。把握着无的观点就把事物看透看全了,才能把事情看清楚,全面认识,全盘掌握,有这个前提,才能正确的作为。所以就有本无为无为,无为而治。由此引深,把现实事看透看全,看淡看小,达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境界。我是无超越客观条件的欲望的,无有妄想。我所言行的都是客观要求的,我的主观意念合着客观,渗透在客观中,我在客观之后,掌握客观,利用着客观。我看来无为却有为,我有所不为而在所为,我是谦虚而有力量的,我的一切是所向无敌的。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合道德的。
我一时感想,心血来潮,道德经岂是我辈能理解的。但我胆大妄为说了这些,可能啰嗦一阵,荒谬一片,但我还是一吐为快。我总觉得这世上还能有什么,老子说了那么多重要的东西,他却骑青牛跑了,要不是尹喜拦截,恐怕就没有道德经了。老子都不可惜他的一世精血结精付之东流吗?幸喜他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让我们窥视古人的世界观,启发今人思想,延续永不变更的哲学真理。
《道德经》重要乎?不重要乎?我们今天的哲学也不是人人学习的,没学哲学仍然会生活得很好。但这个非常道的道是存在的,它起码能解释这个世界,会用它的人还是有大用的。学习哲学也是一种很有趣味的事情。
我爱费脑子,说了这些含糊不清的理论,缺点错误可能很严重,但我一吐为快,希望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