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秉赋蕴诗性——读《悬而未决的雨水》有感

文摘   2024-10-19 19:13   陕西  


山水秉赋蕴诗性

——读《悬而未决的雨水》有感

/贺育锋

晚秋雨后的临潼,骊山还挂着水汽,天空澄清明澈,我坐在华清池畔,欣赏着临潼籍诗歌新锐——焦肖江的新诗集《悬而未决的雨水》,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感觉,里边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靠近得如此亲切,这不是千千万万这方山水故土所养育的人文吗?我们的秉性尽在其中,我们的修为多有体验,我们的心声似在重现。读焦肖江的诗就是如此,我愿分享如下。

初读这本诗集,开始的一两首就让我觉得它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再读这种感觉更深。诗集中的题材框架、语言状态和情感基调都烙着鲜明的个人印痕。可以体会到,这部集子的题目,是作者为文甚至为人的浓缩和写照,这是一个出其不意大家的书名,当然诗集中有这首诗。

从其中的诗中,字里行间可以觉察到诗人和这些诗都正处于心高气傲的年龄段,是正当壮年时期的心灵呼唤和握拳扼腕呐喊。但他又鼓着极大的耐力进行着隐忍和压抑,似在捂着内心喷涌的火,仿若骊山万年未启待燃的状态,有着某种强烈的向往。但他又似不敢或不愿直白,只有通过诗的张力将胸中块垒灼得滚烫从而炸裂成这些分行。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176首诗,作者N多次抒写着、赞美着自己身边这一片山河故土和花草树木,以及融在其生命骨血里的亲情乡音。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作者把渭水、骊山作为他自然而然地创作意象和生活背景,以此作为文学人生的灵感和支撑,其精神世界必定充实、有力,如矿藏般取之不竭,以此弥补生活中的细小缺憾,充盈人生,感动自己,感动读者。

作者就在骊山脚下从业,就在渭水之畔生活,这些实实在在的风物,在其笔下却表现得朦胧、跳跃而婉转,就像渭河从新丰到何寨圣力寺的这一段,九曲十八弯,兜兜转转,向东流去,仿佛不舍得长安,不舍得骊山这里的人文形胜和烟火繁华。当然,骊山也确是这样,它是静静地、恬然地,没有陡峭巉岩,没有尖利的锋棱,更多的是锦绣粉黛;难怪秦始皇要守在这里,还弄了百万的铿锵兵俑,来为这方灵山圣水做法、赋能,增加它的刚性和勇猛。

从其诗歌中的修辞、节奏,特别是押韵,可以看到他的遣词造句之工稳和匠心,想一想,一定经过了反复不停地打磨、锤炼和推敲,在这些文字背后,诗人所下的功夫,所投入的精力,令人感叹。如《走进故乡的尘土里》《渭水里的夜歌》诗篇。所以,焦肖江的诗歌既是其灵感的跳动,更多的是辛勤的耕耘,如秋麦两料的庄稼般厚重、沉甸甸。

愿焦肖江的诗歌河流更加宽广,人生之山更加伟岸,愿诗意骊山渭水更加丰盈博大。

作者简介:贺育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获陕西省诗词学会2022——2023年度诗人荣誉称号。曾历海内外多项目调研,数篇管理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知网收录;在中华诗词、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华人文学、文化艺术报、阳光报、当代青年、陕西诗词、四川作家、阳光网、西部决策网、石榴花文艺、诗乡临潼等报刊杂志媒体发表,在各项征文大赛中时有获奖。

石榴花文艺
让文字温暖你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