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望霜降

文摘   2024-10-16 09:17   陕西  


鹧鸪天•望霜降

王嘉民
细雨轻风刚入秋,蝉声吟断雁声稠。
石榴问柿何如醉,桂子催菊恰似愁。      
歌袅袅,意悠悠,一嚬一笑也风流。
不知霜降诗多少?皓月偕星暖凤楼。
2024.10.12
耋翁卖瓜——
我填《鹧鸪天•望霜降》
时间过得真快,寒露没几天就是重阳,老伙计们一个个发来祝福,保重!健康!长寿!高兴之余,忽然心底一沉,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们的时日不多了!惴惴之际,便正襟危坐,沉思凝想——决定时日多与不多的因素一是遗传,二是心情,遗传没法弥补,心情却可以自我操控,于是便有填首词以抒块垒的冲动。
今年的夏天特热,又特长,立秋了,依旧是火龙蒸烤,可一过寒露,天,立马凉下来了,让人觉得好像刚刚进入秋天。可是,蝉迹已渺,雁鸣声声,却在明确地告诉我们:秋将逸,冬渐至。
秋,在古代诗人的眼中,常常饱含肃杀之气,“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风”(王勃《秋夜长》),“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陈子昂《秋园卧疾呈晖上人》),连人人喜爱的菊花微雨也成了悲凉的物候:“开尽菊花秋色老,落残梧叶雨声寒”(杨徽之《开尽菊花》),“曲江萧条秋气高,芰荷枯折随风涛”(杜甫《曲江三章》)……我笨想,秋的到来,谁能遏止?既然如彼,忧郁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非要悲秋呢?再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忙碌又快乐的季节,我们伤秋,岂不有悖秋的本色?于是,便把词的主旨定为乐秋,词名暂作《重阳有思》。
主旨定了,便搜罗题材,构建间架,遣词造句。前两句(诗词以较长语逗为句,不是以内容完整断句)用人因温度变化而误判,蝉声消失雁声渐繁点明时令,避开了直白叙述,含蓄活泼地给读者设置了一重伏笔。此时,读者虽然还不明确作者的情感指向,但却能读出时光匆匆,也能揣摩作者对秋天来迟的“惊”与“怨”,为什么要感叹时光匆匆?为什么要“惊”秋之速去“怨”秋不早来?孙犁在小说《荷花淀》里描写几个女人没能找到丈夫,都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是骂吗?这儿的“惊”“怨”稍加咀嚼,便能体味出作者对秋的由衷的“爱”。
石榴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看到柿子红红的脸,笑问:你怎么了?醉了?殊不知,它自己早已醉了!这拟人化的一问,活画出秋的美景,秋的收获,至此,也把词人的喜和对秋的爱委婉地抒发开来。这一句,粗看极其委婉,实则极其炽烈而又深沉。韩翃《寒食》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委婉吧?实质上,揭露与抨击的强烈如电光火石!大唐如果少点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强盛可能还会延续几百年!
下句的桂子与菊花,似乎满溶着“愁”。桂子由月宫坠落人间,带着嫦娥的寂寞、思念,这愁,催促着菊花开放,似乎也注满了愁,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心理常态。但在文学的辩证法里,情虽因景生,景也会因情而变。一粒豆大的灯火,可以摇曳着孤寂,在挑灯夜读的苏秦眼里,它却是千钟粟,是黄金屋!黄虽代表枯萎,更代表成熟与收获,代表成功与喜悦,是悸还是喜,这就要看我们的选择了!老年朋友的生命正像这秋末,诚如上文所说,“忧郁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非要伤秋呢?”快乐,会益寿延年,抑郁,将戕害生命,老年朋友们,忘掉不快,拥抱快乐!想到这儿,我把词题改为《重阳》。
填词至此,下阙自当紧承上意。老朋友,唱吧!跳吧!即便是一嚬一笑也风流!我们的心尚乐,我们的眼向前,寒露过去是霜降,霜降还能写多少诗?今日诗的灵魂不在驴子背上,而在凤楼!秦时,箫史在咸阳的凤凰台上吹箫引凤,成就了千古美谈,我们虽离男女之情愈去愈远,也不可能去真的凤楼,但我们相聚的每一个的场所,都是凤楼!在欢快的凤楼,激发我们的诗情,沸腾我们的友情!只要我们的心还年轻,我们的秋天就永远饱满,永远灿烂!
诗词成篇,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步骤:修改。热衷古典诗词写作的人都知道“推敲”这个典故,写诗词不七改八改,恐怕大部分诗人都不敢拿出示人。我填这首《鹧鸪天》自然跳不出这条规律。填这首词的过程中,“入”,“何如”“恰似”“歌袅袅,意悠悠,一嚬一笑也风流”“偕星”……都不知道改过多次,这里,仅举“暖”字一例吧。这句的写作目的是,老年朋友不必悲秋,我们要用向前的积极心态生活,像月亮、群星发自己能发的光,所以,先用了“笼”字,发现不合平仄,后改作“罩”字,“照”字,再改作“曜”字,仔细琢磨,这几个字都把月与星当作救世主了,缺少平民自我救赎意识。挑来拣去,最终改成“暖”字。这个“暖”字不仅点出了寒露霜降气候变化每人应有的因时而化,也涵盖了人人发光自我奋斗的义项,更突出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真缔。填词至此,我又把词名改做《望霜降》。
以上是我填《鹧鸪天•望霜降》词的全过程,虽有点“王婆卖瓜”之嫌,但对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或许有点启示。鉴于我属雄性,且近八秩,是以我把这篇短文冠以“耋翁卖瓜”,诚望方家斧正。
2024.10.13

作者简介:王嘉民,1946年10月生于秦俑故里,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研员。中国写作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陕西诗词学会、陕西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陕西老年书法研究会会员。先后出版教育教学诗词鉴赏散文随笔类书籍20套22本,长篇历史小说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诗歌小说杂文500多篇(首)。

石榴花文艺
让文字温暖你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