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诋毁商鞅的网友,看了拙文《答商鞅将老百姓变成农战机器》后,认识发生了变化,留言赞同商鞅的农战思想和做法,但同时又指斥商鞅贬学抑商的行为。
在《商君书·农战第三》篇中,商鞅讲的非常清楚:“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花言巧语空洞无物的说教),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弱)”。还说“国去言则民朴(实),民朴则不淫(放纵)”。又说“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等。他力主专一从事农战,说:“上作壹,故民不偷营,则国力抟。国力抟者强,国好言者削。”(君主专心农战,民众就不会经营农战以外的事,专心农战国家就会强大,崇尚空谈国力就会削弱)。“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应专心农战,去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空洞浮华的学问和从事游说的人,让他们专心农耕,国家就能富,人民的力量就会凝聚在一起。)还说“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兵焉得无弱也!”(豪杰专心学习诗书,追随国外的权势;老百姓热衷于经商和手工业,逃避农战。这样教化,国库里的粮食怎么能不少,兵怎么能不弱呢!)
为什么商鞅会有这样贬学抑商的思想和认识呢?愚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时势的要求。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要求。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管仲是古代市场经济的代表,非常重视商贸和工业。但是,在他初到齐国任相时,考虑到齐国缺粮的现实,曾在一段时间,坚决地去无用,禁止一切末业(工商等行业),让人民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当吃饭问题解决以后,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行工商业,使齐国商贾云集,货通八路。商鞅生活在战国时期单一的农业社会。经过春秋的兼并,剩了七个大的诸侯国和十几个小的诸侯国。最后的兼并厮杀,使战争十分激烈残酷,动不动一次战争就死十几万、几十万人,被杀头灭国随时都有可能。吃饱肚子,打胜仗,保命保国,进而兼并他国是第一要务。其他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让路,服务于这个时代特征。那时候的学人,大多脱离实际,没有坚定的国家概念,游走于诸侯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企图获得某国权贵的赏识,取得一官半职,或高官厚禄。如,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摇唇鼓舌,空谈误国,无一国用他们;又如苏秦张仪,朝秦暮楚,设第划谋,反复无常。商人则游走四方,唯利是图,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什么缺德的事都能干出来。吕不韦就是典型。他是卫国人,在邯郸结识秦国公子子楚,认为奇货可居,把自己心爱的小妾献给子楚,下大注做秦国国君的生意,后成秦国丞相。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保证第一要务,切实实行农战政策,就要坚定不移地排除这些不利于农战的干扰。这是时势的要求。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生存矛盾、民族矛盾,国家存亡矛盾,成为矛盾的主体,全民抗战,一切都要服从于抗日战争,古今一理。
二是积俗的影响。周代商以后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认为商人不创造财富,投机取巧,买空卖空,获利丰厚,人们趋之若鹜去经商,不好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收入,强国富民,是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周朝实行贱商抑商的政策,将商人等同于奴隶,对商人的衣食住行做了不少歧视性的决定。如,商人不能穿绸缎衣服;承担高额的税负,老百姓的庄基三间宽,商人的庄基只能两间宽,后世还不准商人及其子弟科考做官,等等。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除管仲在齐国任相时和宋朝迫于财政压力重视商业外,历朝历代都实行抑商政策,直至今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兴起,商人、商业才得到了足够重视。从周朝建立到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抑商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积俗。除管仲外,几乎所有春秋战国涌现出的文化巨人都是厌商、抑商、鄙视商人、商业的。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瞧不起商业、商人;孔子认为商人唯利是图,十分厌弃,从不经商;孟子骂商人是贱丈夫。商鞅生活在这样浓厚的抑商积俗下,受其影响,有抑商思想和行为是必然的。
三是阶级本性的决定。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孙子,曰卫鞅或公孙鞅(国君儿子曰公子,孙子曰公孙。石磊注译《商君书》前言开句说商鞅姓公孙,存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商鞅长大后到魏国求学,拜西河学派的公叔痤为师,学习李悝的《法经》和吴起的兵法。韩赵魏三分晋之后,魏文侯重视教育,聘请孔子的弟子子夏和段干木等著名学者在魏国西河讲学,形成西河学派,成为战国的文化中心,不少人到这里求学。第二种说法是说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妾或侍女所生,巫师看其面相,说他会伤害全家的性命,卫公子要处死他。母爱大于天,母亲抱着他逃到魏国,投奔魏国宰相公叔痤门下,在那里长大并跟公叔痤学习。不论哪种情况,商鞅都是贵族身份。他没有经历过管仲家道衰落的贫穷、为了生存干最低贱的商人四处奔波的经历,不明白商业的重要性,没有体会到商业带来的成倍效益的感受。他跟着公叔痤学习的是为贵族服务的治国理政学。他到秦国变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秦国的霸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没有管仲那样明确的民本思想。不管商鞅变法对老百姓有多少好处,对社会和历史有多大贡献,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秦国霸诸侯。从本人接受的教育和贵族身份出发,为了秦国的霸业,商鞅专注于农战,在秦国实行计划经济,重农战而贬学抑商,对学者、商人做了诸多的歧视性限制,这是阶级本性的决定。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建立大秦帝国的坚实基础。毫不夸张地说,几千年中华帝国能雄立于世界之林,商鞅变法是根,是源,是基础。否则,我们国家就像今天的欧洲一样,必然是几十个国家的碎片化。不论鲍鹏山等公知如何谩骂、污蔑、诽谤商鞅,他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抹煞不了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历史人物不可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