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成功是陕北人民的共同成就

文摘   2024-11-05 21:11   陕西  


路遥的成功是陕北人民的共同成就

文/李放

人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读了不少有关回忆纪念和研究路遥的文章后,得知路遥成长的艰辛和成功的不易。同时也看到了他在前行的道路上,许多人为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深刻地感受到,没有这许多人的竭力帮助,路遥就成不了我们所知道的路遥,他也根本不可能取得那么辉煌和伟大的成就。他遇到的不是一个伯乐,而是众多伯乐。我以为,在那众多的伯乐中,关键是以下三人,帮他成就了文学家的伟大梦想,使他写出了名垂青史的不朽作品。

一,他的干大刘俊宽。
刘俊宽是一个有眼光、有爱心、有担当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延川县郭家沟村)。1963年,当他得知聪明好学的干儿子卫国考上了初中却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危机时,他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不但说服路遥的父亲也就是他的亲家,还费尽周折给路遥解决了学费和生活问题,并亲自把路遥送进了学校。在路遥长大成人后,还介绍他加入了党组织,使路遥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顺利。可以说,这个干大,胜似亲大!
二,亦师亦友曹谷溪。
诗人曹谷溪比路遥年长8岁,也是陕北清涧县人,分配到延川县工作。1968年,他已经文名满延川,担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长,当他在工作中认识了路遥这个热爱文学的有志青年后,便从多个方面尽力帮助和提携他,包括从农村抽调到县城参加各种宣传和培训,并手把手把他引导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帮助他写诗并为之润色和修改,路遥也心甘情愿的拜曹为师,甚至两人多次合作写诗共同发表在由曹负责的《山花》文艺刊物上,使路遥初露头角。
不仅如此,曹还像兄长一样关心他的生活与婚恋,而路遥也把曹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曹当成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心兄长、老师和朋友,用亲如一家形容他们的关系毫不为过。
而最为感人肺腑的一件事是,当1983年路遥要出版第一本文集时,某出版社要求订购册数达到4500册方可开印,他自己只能推出1500,还有3000册没有着落。无奈之下,他从西安到延安向曹谷溪求助,曹为了使之顺利开机,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路遥后来得知,那哪儿是曹谷溪推销的结果啊,那是曹谷溪用自己的钱把那3000册买了下来。试问,天底下哪儿还有这么好的朋友?
三,延大校长申沛昌。
1973年,路遥通过艰苦努力,考进了延安大学中文系,而中文系的副主任是榆林人士申沛昌。
由于路遥在文革中参加过造反派组织,如果政审时严格按规定办事,路遥是难过这一关的,可申老师是一个爱才之人,当他看了路遥的有关介绍材料后,便心生怜才之情,排除各种困难,把他招进了延安大学,使路遥圆了大学梦。
在校学习期间,路遥虽然在文学写作上出类拔萃,但在其它课程和遵规守纪上差强人意,申老师则重其所长,容其所短,因材施教,并不加以苛求,使其顺利地读完大学,走向他喜爱的文学之路。
路遥走进社会之后,他依然热情地关注着他的成长,每当路遥遇到了困难,他都会坚定不移地给予支持。1992年,当路遥因出版新作而遇到经费困难时,申老师即以延大的名义资助了他5万元。而最为令人感动的是在路遥死后,他与多个部门和朋友们共同筹划,出力出钱,使路遥生前的遗愿得以实现,在延安大学的文汇山上为路遥建设了陵园,让路遥魂归陕北大地,永远激励着延大的后来学子。之后还成立了路遥研究会而自任主任。像这样关怀学生的终生事业甚至身后之事的老师和校长,当今世界能有几人?
写到这里,我为陕北人民的爱才、惜才、护才,以及无私无畏的扶持人才健康成长的宝贵精神而深深感动,假如全国人民都有这种精神,何愁我们的事业不能兴旺?何愁我们的国家不能富强?又何愁我们的人才不能大展宏图?
写到这里,我想,假使这些人当初对路遥这个出众的人才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或嫉贤妒能、百般刁难的话,路遥的文学之路一定就会艰难得多,甚至会终老黄土高坡而一事无成。所以,当我们今天纪念路遥、宣传路遥、学习路遥、研究路遥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研究一下陕北人民那爱惜人才和扶持人才的博大胸怀呢?

2024-01-30

作者简介:李放,本名李进彦,陕西澄城人,现居西安市,中共党员,文学及书法爱好者。


石榴花文艺
让文字温暖你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