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我只看一遍,但有些好书,我却经常翻看,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两本我特别喜欢的书,也是我反复阅读的好书。
一、《正念的奇迹》
这本书内容并不长,只有7万多字,我在樊登读书上听了几遍。
然后在微信读书上又阅读了至少2遍。
什么叫正念?
我们先从什么不是正念开始,因为我们经常未处于正念状态中,就更能感同身受。
想一想我们洗碗的场景。当我们在洗碗时,我们心里总想着要赶紧把它洗完。
因为麻将局在等着,下一集电视剧在等着,孩子的作业等着检查,想赶紧洗完躺沙发上休息......
因此,我们总是急急忙忙地洗,甚至会心想:好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儿,甚至开始怨恨洗碗这件事儿......
当我们心中有这么多想法,别说能体会到洗碗的每个细节了,就连洗碗的动作都可能是僵硬的、机械的。
我们总想让这段时间快点过去,仿佛洗碗是一件很厌恶的事情,很痛苦的事。
但洗碗的这几分钟,却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你给自己的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
这就叫机械式思维,洗碗只是机械式地重复,你天然地认为,洗碗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儿,极力想避开......
因此,你并没有活在当下,虽然在洗碗,可心却早就跑远了。
人在心却不在,你是处于身心分离的疏离状态。
与此相反的就是正念。
还以洗碗为例,所谓保持正念,要求我们在洗碗时就只是洗碗,人在心也在,我们是完整地活在当下。
我们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
什么叫保持全然的觉知?
就是活在当下,我知道此时此刻在洗碗,我能感觉到手挨着碗的感觉,水流到手上凉凉的感觉,用洗洁精时滑滑的感觉。
我的心念没有跑掉,心在这里,我能全然地觉知此刻正在做的事。
既然因缘注定这段时间就是要洗碗,它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那还不如过好它。
如果洗碗时,却想着一会要去打游戏、看剧、看电影、去散步等,那么你就被未来吸走了,变成了未来的奴隶,没有实实在在地活在当下这一刻。
这时洗碗就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你为你的人生创造了这几分钟痛苦的经历。
既然它们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不如好好享受当下。
因为你的人生就是由每一个当下所组成的,无论是在洗碗、扫地、看书还是工作等。
过好真实的这一刻。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
不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或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
我们总是倾向于分割时间。
例如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出于陪家人逛街的时间,觉得别人占用了你的时间,于是就会很烦躁,总想快点完成,总想快点离开当下。
但这些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此刻即是你的生活本身。陪家人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这些都是你的时间。
既然因缘注定这段时间要陪孩子写作业、打扫卫生或者陪家人逛街,那就过好当下,完整地(身在心在)生活在当下,不要总想着快点离开当下。
如何修习正念?
书中提到的一个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一行禅师还提到“有觉知的呼吸”。
“呼——吸”可以防止心念散乱,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
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方法就是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入息,然后深呼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出息。你知道自己在吸,知道自己在呼,入息长时知道自己入息长,入息短的时候知道自己入息短,出息长的时候知道自己出息长,出息短的时候知道自己出息短。
另外,在书的末尾一行禅师还具体列出了32个正念练习的方法。
例如,早晨醒来时轻轻地微笑、用脚步测量呼吸、数呼吸、观照自己的五蕴、观照他人的痛苦等。
二、《次第花开》
我很喜欢《次第花开》这本书,这本书的文字像诗一样的优美。
我是先在樊登读书上听到的,已听了5遍。
听后觉得不过瘾,我又在微信读书全文阅读了至少一遍。
这是一本关于佛法类的书籍,但千万别觉得这类书与我们无关,不要一提到佛法就认为要去寺庙吃斋、打坐。
其实佛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更加了解自己,减轻焦虑。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无常,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1、痛苦
《次弟花开》是从痛苦开始讲起的。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
手被被割破等身体创伤就是苦苦;
相聚是快乐的,但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这就是变苦;
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是行苦。
具体而言,痛苦又分为八类,即生、老、病、死,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和不欲临。
我们要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但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承认痛苦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为什么总是我受伤?)。
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总想躲避痛苦,希望它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痛苦就会不断纠缠你。
其实,你越直面它(痛苦),痛苦就会变得越简单。
2、无我和无常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
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那就是执幻为实,就是常把幻化的东西当成一个实在的东西。
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有固有性、恒常性,也就是无我和无常。
无我: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永恒、固有、实存的性质。
例如一部手机,它并没有一个自性叫做手机,几年后它摔碎了,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
一张桌子,五年后它成了一堆废柴或化成粉末,它已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
无常: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例如,我们知道新陈代谢,其实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在变化着,而且人一定会衰老的、一定会长皱纹的,一定会掉牙齿的,将来一定会走不动路的。
3、克服恐惧
克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的核心是因为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
例如,我们知道每个人都要面临衰老,未来脸上一定会有皱纹,老的时候牙齿一定会掉,记忆一定会消退,某一天走不动路、甚至认不得亲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每个人都不例外。
我们明知道这些一定会发生,但是心中却拒绝这些无常的发生,于是就会焦虑、恐惧和难受。
我们要熟悉无常,它能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和开阔,经常观察自己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无常并渐渐接受无常。
你会发现,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衰老,每个人都会面临衰老,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失败,这是普遍存在的。
当我们接受了无常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去直面它,就会减轻恐惧和焦虑。
4、安乐
有弟子问堪布(作者)怎么才能安乐?
堪布回答:放下执着就会安乐。
什么是快乐?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会得到它似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口渴的时候,喝上水就会快乐,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就会快乐,上了一天班,回家的地铁上意外地坐到一个座位,你会快乐......
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觉察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
堪布说,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如果人们不是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
如果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盐水止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要这样要那样才会快乐,完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
当一些突发事件,如疾病、灾难,打断我们惯常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像原先以为的那样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感到快乐。
希望以上两本好书能帮到你。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把它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感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