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读尽付善祥一一曹霞老师笔下的历史叹歌

文摘   2025-01-22 20:39   河北  


一诗读尽付善祥一一曹霞老师笔下的历史叹歌

文/刘生库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反清农民运动,以拜上帝教为组织核心,秉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定都天京(今南京),颁布了一系列独特的制度和政策。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这是对传统封建科举制度的大胆突破,为女性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付善祥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面对这一难得机遇,她勇敢报名参加。考场上,才思泉涌,文章新颖、文采斐然,凭借出众的表现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女状元。高中状元后,付善祥被东王杨秀清看中,招入东王府任职。在东王府,她担任文职,协助杨秀清处理诸多军政要务,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与敏锐的政治见解,整理各类文书,为东王出谋划策,成为杨秀清的得力助手,在东王府的运转及太平天国政务推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她还在文化教育领域负责文衡事宜,选拔人才,参与修订太平天国典章制度;在社会观念革新方面,倡导男女平等,激发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意识,提升女性地位,对太平天国影响深远。


岁末年初这段时间,暂居法国的律诗名家曹霞老师,正在深入阅读研究历史,进一步挖掘历史上的巾帼英烈,以创作七律诗的形式颂扬巾帼英烈,为读者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创作模式和丰富历史学习资料,令人钦佩不已。下面欣赏她今天的新作付善祥。


傅善祥(新韵)

曹霞2025-1-22

开天辟地到如今,女子状元唯此人。能在朝中为宰相,亦曾府上代批文。

益民良策当年应,惊世华章后世存。可叹才高逢不济,问知何处寄孤魂。


注:傅善祥,江苏南京人氏(公元1833年-约1856年),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聪慧,饱读诗书。父母却早逝,童养丈夫又过早去世,婆家欲卖之,她逃出加入太平军。报名参加女科考,高中鼎甲第一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洪秀全赏其才华,封她为宰相。后来,被派往杨秀清的东王府任东殿女簿书,协助东王提出了许多益国益民的良策,不幸的是却被杨秀清沦为后宫。东京事变后,杨秀清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傅善祥的结局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这位才女悲惨传奇的一生都令人痛惜悲叹。


此诗以凝练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傅善祥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实乃一篇动人心弦、堪称诗界瑰宝的佳作。



一、首联——震撼起笔,点明女子状元的独特性


“开天辟地到如今,女子状元唯此人。”开篇便是如洪钟大吕般震撼,从时间的维度上强调傅善祥作为历史唯一女状元的非凡意义。“开天辟地”一词,宏大而具有气势,将她的存在置于整个历史的长河之中,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傅善祥这一身份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独一无二。这种强烈的对比和突出,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引发对其命运的深入探究欲。


二、颔联——事例具陈,展现其才华与机遇


“能在朝中为宰相,亦曾府上代批文。”这两句诗简洁地列举了傅善祥的辉煌事迹。从朝中为宰相到府上代批文,这不仅表明她具备卓越的治国理政才能,而且在基层事务中也能够独当一面。“朝”“府”“宰相”“批文”这些词汇构建出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场景,使读者犹如穿越回那个时代,目睹傅善祥意气风发地为国家和民众贡献力量的场景。



三、颈联——悲叹才高运蹇,情感转折强烈


“益民良策当年应,惊世华章后世存。”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傅善祥的才华。“益民良策”和“惊世华章”都是对她在政治和文化上贡献的极高赞誉。然而,紧接着的“可叹才高逢不济,问知何处寄孤魂。”却又将情感陡然一转。从对她才华的高度肯定到对她命运的深深叹息,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才高逢不济”道尽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悲哀,“问知何处寄孤魂”更是一句充满悲戚之情的灵魂拷问,将读者带入到对傅善祥的沉痛惋惜之中。



四、结尾点题,余韵悠长


整首诗从傅善祥的卓越成就到悲惨结局,一气呵成。诗中的叙事、议论与抒情完美融合,既展现了傅善祥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不公、才华被埋没的无尽感慨。


从意境上看,这首画面感极强。从傅善祥金榜题名到施展才华,再到命运的急转直下,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在遣词造句方面,用词精准典雅。“开天辟地”“鼎甲第一名”“宰相”“惊世华章”等词语的运用,增大了诗歌的历史文化韵味,使读者从中感觉即使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有才能非凡的杰出女性,实属不易啊!



总之,曹老师这首诗是诗中的典范之作,以极其精妙的构思、充沛的情感、准确的艺术表现,震惊诗界,令人回味无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