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硝烟的英雄长歌与精神传承一一赞评曹霞老师七律刘惜芬

文摘   2024-12-20 20:32   河北  

穿越历史硝烟的英雄长歌与精神传承一一赞评曹霞老师七律刘惜芬

文/刘生库


刘惜芬

曹霞2024-12-20

南闽艳艳一枝花,血雨腥风挺挺斜。孤胆从容潜虎穴,忠心牵挂在娘家。

酷刑不惧皮囊裂,绞索无非泉路爬。赴命早知天欲亮,投身愿为灿朝霞。


注:娘家,这里指共产党这边。刘惜芬(1924年—1949年10月16日),女,福建省厦门市人。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是。厦门鼓浪屿博爱医院护士。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事隐蔽战线的斗争,为党组织和坚持闽粤赣边的游击队募集经费和药品医疗器械。为迎接厦门解放,奉命打入国民革命军驻厦门司令部,搜集和传递军事情报。1949年9月19日不幸被捕,历经酷刑坚贞不屈。1949年10月16日,在厦门解放的前一天,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绞死,牺牲时年仅25岁。


曹霞老师这首七律以深沉而激昂的笔触,勾勒出女英雄刘惜芬英勇无畏的一生,堪称一首感人至深、激励人心的佳作。



首联“南闽艳艳一枝花,血雨腥风挺挺斜”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南闽”点明地域,“艳艳一枝花”以花喻人,将刘惜芬比作绽放在黑暗中的娇艳花朵,形象地展现出她的出众与美丽。然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血雨腥风”之中,国民党统治下的闽地充满了压迫与危险。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刘惜芬却如同“挺挺斜”(挺拔而斜立,有不屈之态)的青竹,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抗争精神。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刘惜芬便是在血雨腥风中秉持正气的不屈之人。


颔联“孤胆从容潜虎穴,忠心牵挂在娘家”,开始讲述她英勇的事迹。“孤胆从容潜虎穴”描绘了她深入虎穴的大胆之举。这里如同古代的谍报故事一般,在敌人的老巢——国民革命军驻厦门司令部,刘惜芬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获取情报深入虎穴。“娘家”指代共产党,一个“牵挂”生动地表现出她对党的忠诚,她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不顾危险完成任务。这让我联想到《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莫泊桑,她虽身处困境,但内心有着自己的坚守,刘惜芬则是在革命战争背景下的英勇坚守。



颈联“酷刑不惧皮囊裂,绞索无非泉路爬”则聚焦于她遭受迫害时的坚贞。“酷刑不惧”体现了她钢铁般的意志,她与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了民族利益和人民解放,即使遭受了重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共产党员超越常人的坚毅。而“绞索无非泉路爬”一句更是悲壮至极,面临着死亡的绞绳,她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泉路”象征着死亡之路,但她的勇敢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尾联“赴命早知天欲亮,投身愿为灿朝霞”,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她知道自己即将牺牲,但却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因为天即将亮了,黎明前的黑暗只是一时。她心甘情愿地为革命的胜利而献身,如同将自己化作灿烂的朝霞,为新的开始增添光彩。这里与古代“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刑天精神相呼应,刘惜芬就是充满斗志,为了理想而牺牲自我的英雄。


从艺术手法上看,整首律诗对仗工整,“孤胆从容”对“忠心牵挂”,“虎穴”对“娘家”,“皮囊裂”对“泉路爬”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使表达简洁有力。在用词方面,“艳艳”“挺挺”等叠词的运用,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从诗歌的故事性而言,它将刘惜芬的生平事迹巧妙地融入其中。从一个普通的护士成长为英勇的革命战士,深入虎穴、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过程如同画卷般展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她的经历,而是通过情感的渲染,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的伟大。



这首七律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的英雄事迹和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在革命岁月里那些为了自由、为了正义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激励当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刘惜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它是一部用诗歌书写的英雄颂歌,也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缅怀。



曹霞老师以生花妙笔,连续创作此类七律,其韵味悠长绵远,诗意无尽无穷。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仿若璀璨星辰,昭示着如日月般的光辉事迹与伟大精神,让英雄的灵魂永远鲜活,于笔墨间散发无尽的芬芳。她心怀热忱传承英雄的火种,以此点燃后人崭新的志向与抱负;虔诚追念往昔的巾帼英烈,续写壮丽的历史篇章。于浩瀚史海之中竭力钩沉珍贵记忆,倾洒心血,可谓诗坛独树一帜,相信这些高雅的诗韵,必将永远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激励着后人去缅怀和奋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