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七律之中回溯黄道婆历史传奇——曹霞老师诗作的深度品鉴与时代回响

文摘   2025-01-20 14:58   河北  


于七律之中回溯黄道婆历史传奇——曹霞老师诗作的深度品鉴与时代回响

文/刘生库


律诗,之所以叫做律诗,是因为律字很严谨,首先创作要懂诗的律,其次作品要遵守诗的律,不然就不是律诗。许多人不懂什么才叫诗的律,把五个字、七个字整整齐齐排列成四句话就唤作五绝或七绝,排列成八句话就唤作五律或七律。这太想当然了,如果创作出的诗,达不到律诗的标准,却冠以律诗的称谓,那不是非要别人接受你的诗是律诗吗?


现在的网络甚至学生课本,许多诗作前面冠以绝句或者五律、七律的字样。真正懂诗的人很讲究,严格遵守绝句或律诗的规范,不轻意冠以律诗或绝句的名称。可有许多人随便就称自己的诗是绝句或者律诗,是因为对诗词缺乏深刻的学习和研究。打个比方,明明知道自己就是个科长,名片上还要印个局长,可笑不?一样的道理。当然课本的编写或者专业老师因不懂律诗而出错,误人子弟,这另当别论。那么,说说曹霞老师的诗,到底完全符合七律的韵律标谁吗?为此,我将她的诗发给有关诗词专家鉴定,也在百度上监测,还让几个大学生用软件鉴定,其结果如出一辙,完全符合七律的各式标准。那么,曹老师为什么从来不在她的诗前冠以七律、七绝名称或字样。这大概就是曹老师高明的地方。曹老师从来不把自己当作诗人或作家,只承认自己是个写诗的人。常给我讲,她写诗的目的就是找点事干,动动脑子,练练手指,预防患上老年痴呆症。当然,这年头看诗的人都是写诗的人,且多数是退了休的人,年轻人中年人,谁还有时间和精力看诗词,挣钱上网搞直播都忙不过来。凡看诗的懂得格律的人一看变知道合不合格律规范,不懂得人再看也不懂。其实也没有必要那么严格,一般人又不教学发表,写诗只是图个高兴,费太大劲也受不了,因人而已,量力而为。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虽然常在曹老师的诗上胡乱涂鸦,似如行家,其实也不懂格律。我读诗的重点看意境和金句,当然看的多了,也能品出来点点调调,上不上口可以吟出些些道道。说这么多啥意思,就是想说曹霞老师的七律是顶级的完全标准的七律,可作为教科书式的律诗品读收藏。下面,我们看看曹老师新作的一首七律,写法高超,意境深䆳。


 黄道婆

曹霞2025-1-19

天庭织女下凡尘,自幼不堪童养身。流落崖州得高技,归来乡梓授平民。

匠心配色光华艳,妙手提花样式新。从此江南衣被足,立祠香奉拜频频。


注:黄道婆(1245年?-1330年?),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三十余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后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这首七律以生动的笔触、深厚的情感,勾勒出了黄道婆这位伟大棉纺织家波澜壮阔又充满温情的一生。诗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艺术手法高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学美感。


 
开篇“天庭织女下凡尘,自幼不堪童养身”,诗人以浪漫的想象起笔,将黄道婆比作从天庭下凡的织女,赋予她超凡的技艺天赋,同时又用直白的表述,道出她幼年悲惨的童养媳经历。这一对比强烈的描写,既吸引读者兴趣,又让人对黄道婆的命运心生怜悯,为她后续的人生旅程埋下伏笔。在简短的诗句中,读者能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不公,也能看到黄道婆坚韧不拔的精神起点。

“流落崖州得高技,归来乡梓授平民”,这两句诗简洁而精准地概括了黄道婆人生中关键的转折点。她流落崖州,却意外获得了向黎族妇女学习高超棉纺织技艺的机会。“得高技”三个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学习与钻研,是不同民族文化与技艺的交流融合。而“归来乡梓授平民”则体现出黄道婆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她没有将所学据为己有,而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乡百姓,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更推动了整个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展现出她广阔的胸襟和高尚的品格。

颈联“匠心配色光华艳,妙手提花样式新”,诗人将笔触聚焦于黄道婆精湛的纺织技艺。“匠心配色”“妙手提花”分别从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两个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黄道婆的高超技艺。“光华艳”“样式新”多么生动地描绘出她所织出的棉织品光彩夺目、新颖独特的特点。在这里,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织物,感受到黄道婆对纺织艺术的极致追求。两句诗对仗工整,“匠心”对“妙手”,“光华艳”对“样式新”,在音韵和谐中,将黄道婆的技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赞叹。

尾联“从此江南衣被足,立祠香奉拜频频”,诗人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黄道婆对江南地区的深远影响。她所传授的技术使得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蓬勃发展,百姓们从此有了充足的衣物棉被,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立祠香奉拜频频”一句,更是将人民对黄道婆的感激与崇敬之情推向了高潮。百姓们通过立祠祭祀的方式,世世代代铭记她的功绩,这不仅是对黄道婆个人的尊崇,更是对她所带来的巨大福祉的永恒纪念。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极为出色。从韵律来看,严格遵循七律的格律要求,平仄协调,押韵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比喻、对比、对仗等多种手法,使诗歌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节奏感。同时,通过对黄道婆生平关键事件的选取和描写,以小见大,展现出她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位伟大女性的魅力与价值。

 
这首七律不仅仅是对黄道婆个人生平的记录,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的歌颂。让人们在欣赏诗歌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铭记历史,缅怀先辈,汲取力量,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最新文章